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绝品盗帅> 第678章 震撼消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8章 震撼消息(1 / 2)

 李喜的担心并非多余。早在九月中旬,蜀国上下就做出了出兵援助关中的命令,计划动员蜀军八万。其中先锋队伍三万人,将出汉中抵达大散关,进而援助长安。

当时,金、齐联手攻关中,在党项人的“大义”面前,李喜亦不得不致信蜀国皇帝郎正淳,表态邀请蜀国援兵,还表示将派军蜀兵一起,解长安之困。

那个时候,李喜的心情极为复杂,既怕齐军攻陷长安后,兵锋西向,对准自己;又怕蜀国援兵来到,便占了自己的地盘,请神容易送神难。

幸好,李元旦不愧是在西夏内斗中占据上风的人物,硬生生顶住了齐军的进攻。后来,齐军好不容易攻进峣关和潼关,面对的却是长安坚城。直到长安城破,守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不可谓不顽强。

另一方面,蜀国虽已经决定出兵,但运转效率奇慢无比。蜀国北部的茂州、绵州、剑州等地,都在向最北边的利州集中兵力,兵锋指向,赫然是汉中的中心地——兴元府。然而,蜀军却始终没踏出利州一步。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蜀国内部对出兵还有不同意见,即使是赞同出兵的大臣,对于是否要到长安城下与齐军交战也有疑虑。第二个原因自然是存了坐山观虎斗的意思。事实上,蜀国君臣都有一个底线——齐军不能攻取川陕咽喉大散关。这里的前提就是,蜀国已经将兴元府看成了自己的地盘。

蜀国的这种心态,宋铮知道的一清二楚。两个月来,宋铮没有出过驿馆,但经常到驿馆中心处的会贤楼去。或者独酌,或者邀请元好问共饮。会贤楼有最新的邸报,宋铮对外面的事情基本了解。再加上张崇经常借给宋铮买书为名,到外边去,从王若雄那里得到一些更为真实的情报,宋铮对蜀国高层的情况了然于心。

宋铮并不担心大齐的战况。齐军打得越狠,蜀国就越需要保持一个与大齐的对话通道,宋铮就会越安全。除非蜀军与齐军真的打成一团,彻底撕破了脸皮,否则,宋铮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危险。战争嘛,在一方没有把握完全消灭另一方的情况下,往往最终还是要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虽然受困,宋铮却过得悠哉悠哉,颇有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味道。先前,他在成都府算是出尽了风头,文人仕子们虽然不能入驿馆来与宋铮交流,却可以向宋铮投书。有的是谈诗论文,有的是请求宋铮指点,有的则傲然发起挑战,形形,不一而足。

对于其中有点水平的,宋铮便亲笔回信,与之唱和。而那些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宋铮直接让张崇拿去当引火物了。

当然,也有一些淑女名媛,用化名给宋铮寄来书信,其中一位名叫“桂影居士”的,才情十分不凡,所写诗句清丽自然,让见到诗句的元好问亦大为赞赏。

在元好问的操持下,驿馆门口西侧的墙壁被开辟出来,作为“诗壁”,专供发表宋铮与蜀国文人唱和的诗词。

“诗壁”有四丈余长,粉以白灰,宋铮每写一首,便被贴在墙上。“诗壁”的左上角,是专门贴宋铮与“桂影居士”的唱和诗词,最为引人注目。每首诗都有元好问点评,使得元好问的名字也随着水涨船高。

自从“诗壁”开办以来,每天都有许多人前来观看,不但有书生仕子、官员学士,也有富家小姐、青楼歌女,甚至连贩夫走卒都会前来看上几眼,学两句诗词去,到外乡去炫耀。

一来二去,这里居然成了最热门的景点,以至于成都府的人除了谈论出兵之事,便是谈论“诗壁”。这倒是一副奇观,蜀国出兵针对的是齐国,而凭借“诗壁”出风头的,却是齐国的使节。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对宋铮看得惯。翰林院供奉郭敬斋便上书,要求皇帝下令禁止在驿馆外张贴诗词,拆除“诗壁”。然而,这个建议立即被人指责是挟机报复,郭敬斋更被人指心胸狭窄,不孚翰林院供奉的重任。

总起来说,成都府因为宋铮变得更加热闹,即便宋铮被关在驿馆内出不来,但名声却更加响亮了。上至天子贵胄,下至街头小贩,无人不知宋小郎,无人不谈宋小郎。

对于宋铮来说,这一切都是保护自己的手段。自己名声越响,蜀国高层对付起自己来,受到的舆论压力也就越大,就越不好向自己下手。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的清早,宋铮在紫气苑的后院练了一个时辰的盘龙剑棍,便回到屋内。张崇将早餐端进来,并带来了最新的一期邸报。

宋铮大体扫了一眼,眉头便皱了起来。上边有一封利州知州的奏报,上云,西夏李喜请求蜀国援粮,并云陇右及关中的雪灾十分严重,民不聊生。

“难道我大齐又要一败么?”宋铮忧心忡忡。长安城是一座坚城,齐军尽管围了城,但要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攻下来,宋铮也认为几乎不太可能。

若是齐军失败了,以齐国现在的情况,将变得非常糟糕,小皇帝掌控起来也会更加困难。

张崇在一边道,“公子,一会儿我到书铺去看看,是否有公子需要的书。”

宋铮嗯了一声,“告诉王若雄,我很需要关中那边的消息,让他着力一些。”

“那苏姑娘那边?”

“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消息,想必是被蒋魁关在很隐秘的地方了,寻常手段根本查不到。这事儿让他放一放吧,接下来把精力放在关中那边儿。”

张崇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刚至前院,便与匆匆进来的元好问走了个对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