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四(2 / 2)

周公听到此接住话茬说,因为个体的生存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像你所说,个体没有安全感。老子的无为思想只是一种麻醉剂。既然是麻醉,就有清醒的时候。所以一旦觉醒,必然戳破假无为。再者说了,老子的无为理念更多的是想让统治阶级无为而治,统治阶级不采用,退而求其次,就成了个体生存的麻醉剂。悲摧死了呀!

高文化接过话头说道,所以就需要你说的讼卦为基础,来抄底吗?

对,改变六十四卦顺序,以讼卦为首卦,人人能讼,人人可被讼,讼才是每一个个体的天呀。

高文化听后似有所悟,但还比较模糊,对于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他还从来没有想过,也从来不敢想。想到这里,高文化建议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长谈。周公和孔子相互看了看,时间也确实还早,就都说好。于是三人就近找了一家“星期八咖啡店”,准备坐下长谈。

三人落座后,高文化问周公和孔子加不加糖?周公看看孔子,孔子也看看周公,两人又都看向高文化。孔子说随便吧,周公也符合着说随便。高文化就叫了三杯不加糖的咖啡,并且说道,年龄大了糖还是尽量少吃为好。周公和孔子又相互看了看,意思是说,原来如此。

三人等咖啡的功夫,高文化问道,讼卦本意是不让打官司,是提倡忍让为先,退一步海阔天空。咱们前面在老耿那里我已经说过了。你现在说让讼卦成为首卦,这是什么意思?

周公说道,天水讼的本意确实是让人们远离讼事,忍让为先。但那是什么年代?现在又是什么年代?《周易》的精髓是变易和与时俱进。过去的小农经济提倡忍让为先,以德治国。现在呢?经济时代了,不是小富即安的年代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独立意识,怎么能做到与时俱进?这里没有对和错,只有合适不合适。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从两个角度来看,正面的看不通,就从反面来看。讼卦的综卦是水天需卦,经济时代需者占主流,无论是财产的需求还是精神上的需求,包括意识领域里的需求,都提到了一个十分必要的地位,所以就必须解决需的底线问题。底线问题就是个体的权力和个体的独立,这个问题解决了,无论有再大的经济都不成了问题,因为归属有了、界限有了,再有纷争,那就要直面讼事了,而不是“不克讼,归而逋”、“不克讼,复即命”了。过去是家国天下,家国不分,家即是国,国即是家,以家治国,把国当家。在家里什么都是家长的,儿子跟老子还讲什么权利?儿子都是老子的,老子的一切将来也都是儿子的,这样一个糊涂概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个传统状况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改变,怎么改?唯有把讼卦提到至高的位置,也就是放在六十四卦之首。

高文化似有担心地说,你这样说我当然没有意见了,但是我们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历史,岂不白过了?又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感情上都不好过去的,怎么才能让人们接受呢?

周公说,怎么会呢?真是杞人忧天。“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懂,尺学了寸的长处,不能说尺就不如寸了;反过来说,寸有长处,尺有短处,寸就比尺厉害了?这种思维模式是不对的,是典型的拿短处比长处。很多人不知不觉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抱残守缺的思维死角。

高文化想想,点了点头说道,就像是搞对象,吹掉一个,再谈一个,往往会拿后面这个的缺点和前面那个的优点去比较,觉得还是前面的那个好。如果说和前面的那个谈,又觉得前面那个的缺点也无法忍受。那到底是哪个好呢?反正这么说吧,就是光想找一个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那是最理想的了。但这样的人往哪里找呢?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就特别纠结。

周公和孔子都笑了,孔子说道,到底比我们年轻,还想着男男女女的事。你这样一比,又跟周兄说的“思维死角”多了个注解,那就是:贪得无厌。

周公点点头说,是这么个理儿。想进步就得低下头学习别人的长处,抛弃掉唯我独尊的毛病,否则是不可能进步的,只能僵化、僵化、再僵化,直到最后死亡。

这时,咖啡也端上来了,黑红的颜色像是红糖水,周公和孔子端起来闻了一闻,两人都皱了皱眉,心说这是什么味儿呢?但是看高文化喝得津津有味,也就喝了一小口,感觉不胜其味,还是放下了。高文化注意到了两人的变化,就问道,怎么了两位?是不是不可口?孔子说,非常的不可口,还不如白开水。

高文化也笑了,说道,这就是差别,咖啡是西方泊来品,咱们中国的本土饮料是茶。如果就咖啡和茶相比较,喝茶上档次,喝咖啡更新潮。就是这么个关系。

周公问道,“星期八”也是新潮了?

高文化说,星期八是创意。因为星期一到到期六人人都知道,不稀罕。星期七也就是星期日,也没啥稀奇。但星期八呢?你找都没地方找,新意就出来了。但是如果你跟着人家的思路跑,说星期九,星期十,那就又变成傻小子了。说罢三人都哈哈大笑。

高文化一扭头,看见窗台上有几张发黄的纸,他觉得很奇怪,这么新潮的地方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呢?老板看见了还不把服务员骂死?他就想做件好事,偷偷把它拿起来扔掉。拿在手里正想扔时,看见了“周易”几个字,他更奇怪了,就想打开看两眼。

这发黄的纸上究意写的是什么呢?又是谁写的呢?请看下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