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乱世晋隋> 第一百二十一章 历史的选择(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一章 历史的选择(2)(1 / 2)

 随着拓跋珪遇刺身亡,十六国历史俨然接近尾声。接下来,中华大地将上演一场更为波澜壮阔的悲欢离合,为生存,为统一,为青史留名。生存这一点在南北两燕和凉州四国身上体现得犹为突出,为了种族能够继续延续下去,他们展开了垂死挣扎。</p>

为避免事件冲突,是时候说一下那个无处不在的身影了——刘裕,一颗最为璀璨夺目的将星。</p>

大家该记得叙说孙恩之乱时留下的伏笔吧。当东南沿海地区被搅得翻天覆地时,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他就是桓玄。东晋政府为平乱,几乎动用了最后的军事力量,两支主力,北府军和荆州兵,也不再听从政府指挥。</p>

在这种大背景下,桓玄率兵东进,直接威胁到晋室安危。桓玄这个毛孩子,老子的英勇善战一点没学到,净学了些篡权夺位的伎俩。他挥舞着拳头,逼司马元显“重用”桓氏子孙,并扬言进攻建业,要替皇帝排忧解难。</p>

面对桓玄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司马元显又想起了刘牢之,毕竟,能与荆州兵抗衡的唯有北府军而已。他派张法顺前去联络,并大造舰船,随时准备溯流而上。没想到,张法顺居然碰了颗软钉子,刘牢之压根就不想出兵,张法顺苦口婆心地劝说,刘牢之这才勉强答应。</p>

刘牢之一点头,元显立即向全国发出檄文,号令全国百姓共同抵抗桓玄。元显甚至想把桓姓子孙全部杀光,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元显把立即执行改成了死缓。这些人趁还能蹦跶的这几天,向桓玄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p>

桓玄也接到了朝廷的檄文,这可把他气坏了,干脆切断了长江上游的漕运。自从孙恩作乱一来,三吴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荆州赋税几乎是朝廷唯一的财源,桓玄这招釜底抽薪之计差点令东晋政府破产。</p>

桓玄见时机已到,果断向建业进军。桓玄也知道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一路上小心翼翼,准备随时撤军,大军磨蹭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寻阳。桓玄派人四处打探,结果连政府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于是心中大喜,命令部队加速前进。</p>

很快,叛军抵达建业城下。司马元显屡次催促刘牢之勤师,都被后者干脆利落地拒绝。刘牢之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果发兵,自然会有两个结果:胜或者败,如果打胜,司马元显肯定会猜忌他,功高盖主者身危是也;打败了就很简单了,血洒疆场,然后脑袋被桓玄拎着当球踢。</p>

无论胜或者败,到头来都是一个死,那还不如坐山观虎斗呢!刘牢之甚至暗中联络桓玄,商量如何瓜分战利品。刘裕虽然极力反对,无奈人微言轻,对战局起不到任何影响。</p>

眼瞧着荆州兵就要入城了,司马元显终于下定决心抵抗。宫廷禁卫军和王府侍卫临时拼凑起一支守军,结果还没爬上城头就发生了骚乱。桓玄见状,命士兵们高呼缴枪不杀的口号,几乎兵不血刃地接管了建业城。</p>

司马元显和张法顺主仆二人逃回王府,一脸沮丧地向司马道子询问对策。司马道子退隐江湖很多年了,他怎么能救得了宝贝儿子?父子二人唯有抱头痛哭而已。紧接着,司马元显被桓玄逮捕,作为罪魁祸首绑在军前示众。</p>

之后不久,司马元显、张法顺等人被斩于建业市集;司马道子暂时保住了一条小命,被发配到边疆,不久后也被毒死。空位则由桓修、桓谦等桓家子孙补上去,桓玄雷厉风行地完成了政权的交接。</p>

至于那个看大戏的刘牢之,则被任命为会稽内史,被剥夺了兵权。折腾了一大圈,刘牢之反而成了冤大头,他愤愤不平地向刘裕抱怨:“刚开始就要夺我兵权,以后还不定怎样呢!不如反他娘的!你要不要跟我混?”</p>

领导发牢骚,下属就当吹过一阵风,可刘牢之居然要把刘裕拉到他的贼船上。自古以来,造反的成本都是高得惊人,尤其在晋朝;更何况刘裕目前还忠于晋室,他当然不干,于是交上转业报告,想回京口赡养老母去。</p>

有些话,刘裕不方便说,但参军刘袭向来以耿直著称,他一阵见血地点出:“三百六十行,最不能做的就是造反,将军几年前叛变王恭;近日叛变元显,现在又要叛变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p>

北府军的将佐僚属也早已烦透了刘牢之,纷纷离开。就连刘牢之心里也在敲大鼓,于是命刘敬宣去京口接家人,准备起兵。出发前,父子二人约定时间,一旦逾期,必定凶多吉少。结果刘敬宣在京口多耽搁了几日,没能按时返回。</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