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统万城破土动工的当年,三十二岁的刘勃勃称帝。按照惯例,文官们自然要编造新皇帝的身世、家谱,匈奴刘氏这一支,可谓源远流长。如果上溯祖宗十八代,与光武帝刘秀还有点关系。刘勃勃可不稀罕这个汉人祖先,他一直以正统的匈奴人自居,因此,为撇开和汉人的关系,刘勃勃决定改姓。(还有一种说法,匈奴单于曾经娶汉朝公主为妻,其后人从母姓,即为刘,这是得到刘勃勃本人证实的)</p>
刘勃勃觉得自己“赫赫威名与天连”,于是改姓为“赫连”,将部落名字改为“赫连部”,为夏国的“黄金家族”。其他庶出的部落则命名为“铁伐”,希望匈奴子孙们都能“刚锐如铁,皆堪伐人”。</p>
这些还不够。赫连勃勃在称帝的同时,下令大造兵器,夏国的能工巧匠们被源源不断地召往统万城。赫连勃勃对兵器的要求极为严格,他让士兵们拿着刚炼成的长矛戳击铠甲,如果矛断了,就杀死制矛的工匠;如果铠甲被刺穿,则杀死制作铠甲的工匠。</p>
在死亡的威胁下,一件件精良的武器和铠甲被制作出来,然后送往战场,成为胡夏骑兵强大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赫连勃勃兴奋之余,命人制作了一把数十斤的钢刀,名曰“大夏龙雀”,钢刀被反复锻炼一百次,直到削铁如泥为止。</p>
赫连勃勃非常喜欢这把刀,为此还在刀背上铸写了气势磅礴的铭文,曰:“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大概和青龙偃月刀有一拼)</p>
精良的武器装备,配上凶悍的匈奴骑兵,再加上赫连勃勃娴熟的指挥艺术。这样的军队,就是想打败仗都难。新官上任三把火,赫连勃勃把第一把火烧向了倒霉的后秦。双方在杏城展开激战,对于这场几乎毫无悬念地战斗,我们只要通报一下结果就行了:后秦军全军覆没,主帅姚逵、副帅姚大用被俘,三万秦军战死万余;其余两万尽数被坑杀。</p>
经赫连勃勃一番折腾,后秦算是衰落下去了。沮渠蒙逊等几位凉主赶紧巴结凉州的新扛把子,什么“言未发而有笃爱之心,音一交而怀倾盖之顾”,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赫连勃勃也不好意思伸手打笑脸,便打着哈哈道:就这么着吧!</p>
向赫连勃勃称贺的还有一个国家:西秦。趁着后秦衰落,乞伏乾归又复了国。这件事应该归功于乞伏炽磐,此人是乾归的儿子,姚兴觉得乞伏乾归不太老实,便把他留在长安当人质,让其子炽磐代领部众。后来,后秦战败,乞伏乾归逃出长安,恢复了“秦”的国号。再后来,乞伏乾归在一场未遂的政变中被杀,乞伏炽磐成了第三任西秦王。</p>
随着一帮属国倒向胡夏,姚兴反而成了“孤家寡人”,他可放不下架子去求赫连勃勃,只好把无名邪火发到了那群不争气的小弟身上。后秦虽然不复当年之勇,但声望多少还剩点。姚兴利用这点可怜巴巴的老底,到处煽风点火,挑拨三凉关系。</p>
姚兴的挑拨离间还真起到了效果,南凉秃发傉檀捧着姚兴的“圣旨”,兴冲冲地进攻北凉沮渠蒙逊,结果中了沮渠蒙逊的埋伏,三战皆败,被赶回姑臧。秃发傉檀气不过,便去攻打吐谷浑想挽回面子。乞伏炽磐非常富有冒险精神,他趁姑臧空虚,率军长驱直入,接管了南凉的地盘。南凉来不及闷哼一声就灭亡了。</p>
又熬了两年,姚兴的上半截身子也被黄土掩埋了。这位皇帝在位二十二年,经历了前秦灭亡,凉州统一、再分裂等一系列标志性的大事件,可谓是一块活化石。姚兴算得上一位明主,但同时代的英雄太多了,相比之下,姚兴只能是浩瀚星空中的一颗不甚耀眼的明星。</p>
前面我们提到过,姚兴生前立姚泓为太子,可这位太子实在太过文弱,不能招架住一帮兄弟,这对于风雨飘摇中的后秦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关于后秦内乱以及亡国的详细过程,我们留在后面说,因为这会涉及到另一股新兴势力,刘裕。</p>
随着十六国进入末期,各个国家的生存战变得更加残酷,一着不慎就可能国破家亡。即便步步谨慎,也难防天上掉砖头(比如西秦)。凉州小国是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后秦是这样,就连中原北魏亦是如此。</p>
比起凉州五国,北魏的处境要好得多。首先,北魏没有受到胡夏铁骑的骚扰,赫连勃勃无论如何勇猛,但从来不找拓跋珪的麻烦——原因很简单,打不过。而东方只剩下南北两燕苟延残喘。说北魏是北方第一强国毫不夸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