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乱世晋隋> 第十一章 雪上加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一章 雪上加霜(1 / 2)

 之后晋朝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稳定期。</p>

朝中大臣诛杀殆尽,贾南风行事再也不用畏首畏尾了,普天之下,谁与争“风”。贾后自知才疏学浅,搞搞阴谋还行,治理国家则万万不会,于是她把朝政托付给了张华,裴頠(wei)两人,贾后一生作恶多端,唯有此事,尚可一议。</p>

《晋书》把卫瓘,张华,刘卞列为一卷(卷三十六),可见张华在西晋的崇高地位。如果把西晋的臣子排排序,第一当属羊枯,第二张华,第三刘毅,第四裴頠。裴頠之后,更无第五。</p>

此时的西晋政局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昏下清。贾后极尽奢靡,张华却力挽狂澜。贾后很多无理的要求法令,到张华这里统统变成了空气。贾南风一贯飞扬跋扈,唯独对张华十分敬重。</p>

上面是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即使再乱,也属于宫廷政变的范畴,西晋的国力未损耗多少,但之后的几年,太康年间的繁荣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p>

因为西晋发生了灾荒。</p>

一些社会学家做过统计,历史上的灾荒具有周期性。但每一次灾荒都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轻则内乱,重则亡国。上次大灾发生在王莽当政时期,据记载,“连年久旱,人相食,饥民死者十之七八。”(《汉书·王莽传》)二百多年后,这个可怕的周期再次降临。</p>

公元293年,弘农(河南灵宝市东北)遭遇冰雹灾害,积三尺深(一米)。读者可以自行想象一下。</p>

公元294年,全国性大饥荒,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惠帝“何不食肉粥”的故事即发生于此期间。</p>

公元295年,东海(东南沿海地区)下冰雹,积五寸厚。同一年,荆、扬、兖、豫、青、徐六州发大水。九州大地,竟有三分之二地区发生洪灾,名副其实的大灾!同年,军火库发生火灾,历代奇珍异宝毁于一旦,几百万人的武器装备全部焚毁,要知道,那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金属制品,竟然能融成铁水,可见火势之猛烈。</p>

公元297年,雍、秦二州大旱,并发瘟疫。物价随之上涨,一石米居然卖到一万钱。古代银铜的比例一般为1:1000(宋朝除外)。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只能买12斤米,一斤约合当今社会300元人民币。</p>

公元298年,荆、豫、徐、扬、冀五州大水。</p>

五年灾荒,彻底摧毁了西晋的国力。一两次还好,可灾荒一旦成为一种习惯,中央政府就只能大呼天要亡吾西晋了。何况此时的中央政府还自顾不暇(297年,雍、秦大旱)。事情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库储备的承载能力。</p>

即使秦皇汉武在世,亦无济于事。</p>

中原大乱,边境各少数民族亦不安分起来,他们没必要跟着老东家一块儿受苦。加之西晋分给他们的打发乞丐都嫌寒碜的红利,人心早就思变了。事实上,西晋之前(包括西晋),中原人民从没把他们当人看过。在后者眼里,他们是未开化民族,茹毛饮血,只配做“蛮夷”,只配做他们的奴隶——不久后,他们会见识到这些“蛮夷”比天灾还要强大的破坏力。</p>

首先发难的是匈奴人郝散。赵王司马伦镇守关中时,不思治兵,却把心思都花在了镇压当地少数民族上,匈奴人不堪司马伦的血洗政策,推举郝散为首领(刘渊何在?),起兵反抗。</p>

曹魏年间,匈奴人内附,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左右南北中。在并州(大概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附近散居,并于每部设帅,由汉人担任,其中左部帅一万人由匈奴人刘豹统帅,刘豹有一个儿子,名曰刘渊(记住这个人)。匈奴人是天生的骑兵,其战斗力大概和今天的装甲部队相当。曹操一生阴险狡诈,唯独这些骑兵,终其一生都不敢用。</p>

郝散即隶属于匈奴左部。</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