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在中唐当皇帝> 第125章 武休关突遭刺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武休关突遭刺客(1 / 2)

 李宁和杨火长在金牛县驿站:金牛驿,稍作休整,没有过多停留,便继续东行了。

其中缘由自然是郦定进、谭云、陈火长、杨火长等人还在石牛栈道中艰难赶路。

当初他们商议由何路往梁州兴元府时,郦定进、谭云坚持走“石牛栈道”。李宁也不好强制他们走嘉陵水道,便想出比试谁先到达长安的办法。

石牛栈道地处米仓山北麓,虽是千年古道,但山高谷深,需翻山越岭,行路不便,自然比不得水道便利。李宁预计郦定进等人走完金牛栈道最快也需两日。

他们还约定路过金牛县驿站:金牛驿时,留下标记,以辩别行路快慢。

李宁询问金牛驿内驿丞后,果不出他所料,郦定进和谭云两火人还没赶到。事实上,正如李宁猜测那般,他们花费两日才行至金牛驿。

金牛以东,汉水之畔,地势平坦,官道宽阔,可以驱马奔驰。

一个半时辰后,李宁等十二骑到达沔水与汉水交汇处一座驿站:沔水驿,故嶓冢县之地。他们简单休整,又沿着汉水继续东行,经过名叫走马岭的一条山谷,渡过汲水,到达西城县白马驿休息。

西城县城墙高大,既是一座县城,又是一座关隘。它位于浕水与汉水交汇之处,也叫“浕口城”。城名远不及它的关名,天下名关“阳平关”就是它。

阳平关三面环山,西临浕水,南傍汉水,东侧便是一望无际的汉中平原。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汉中张鲁为抵御氐人,修建一座城池,名叫“张鲁城”。这座城在走马岭上与阳平关隔浕水而峙。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破刘璋、克成都。随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占河池、攻阳平,降张鲁、定汉中。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入汉中,至阳平,攻张郃。两军在阳平至定军山一带相持一年多,互有胜负。

而后黄忠在定军山阵斩夏侯渊,蜀军占据优势。即使曹操领大军来救,也无计可施,留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感叹。

西城县内有座白马古驿,隋朝时便改“阳平关”为“白马关”。唐朝因为黎阳有白马关,又改名百牢关,迁西城县(故嶓冢县)于此。

此后阳平关之名逐渐不显,以至本朝监察御史元稹奉命监察剑南之时,留下一首《百牢关》流传于世,此乃后话。

到了宋朝之时,更是将三泉县的“阳安关”改名为“阳平关”,直至今日,仍叫阳平关镇,误煞众人。

定军山在汉水之南,阳平关东南十里。诸葛亮死后留下遗命,葬在定军山,告诫蜀汉君臣,以北伐为要务,万不能自守。

他们到达西城县之时,才申时四刻(下午四点),但众士兵已是十分疲惫。李宁早已是腰酸腿疼,全身无力。

近一个多月来,他们连日奔波,少有停歇,早已精疲力竭。虽然从苏州到渝州是坐船,从渝州到剑州是骑马,没有过多劳累。

但从剑州以后,道路不好走,时而步行时而骑马,从利州到三泉县更是连续划船,连士兵都累得不轻,更别说李宁这孩童之躯了。

所以,李宁决定今日便在西城县早早休整,更是断了去定军山游览一番的心思。

众人在白马驿养精蓄锐,毕竟还要翻越秦岭呢。

李宁也毫不吝惜钱财,美酒佳肴自是不绝。同时他还接每人一两银子,叮嘱他们沐浴解乏。

至于他们有没有叫倡女伶人按摩听曲,李宁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他早已呼呼大睡。

第二日早晨用饭时,李宁看着众人个个红光满面、精神饱满,深深感叹自己这孩童之躯还是太弱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