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永年游> 第三章 太史局内寻星图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太史局内寻星图 上(2 / 2)

故而他停下脚步,目视前方,右手缓缓扶住身后剑柄,屏住声息。如此小心行事,缓步至拐角处,果是发现前方两处黑气聚合,原是两头鬼物相斗。

左处那鬼物,肥头大耳,头颅上长出一角。它的四肢短小,左脚处挂有一玉环,右手握住一面旗帜,手腕间挂着一串念珠。正是民间传说中,三十六鬼之食气鬼。

传闻中,凡是身体虚弱,或病重的人,应有人守护,否则为此类乘机而入,吸取其气,人就会死亡。

右边那鬼物,类似蟾蜍般趴伏地面,全身流脓恶臭难闻。头颅扬起,脸部类似兽皮般模质,下巴长垂于地化作道道触须,民间传闻中正是瘟鬼。

两道黑气交缠之下,城内怨气哀念受到吸引牵扯至此处,使得两头鬼物气息越发壮大。随之两鬼相扑,竟是互相撕咬起来。

撕咬一阵后,食气鬼已是不敌,被蕴鬼活生生咬下了半边脸。它吃痛叫了一声后,将手上念珠扣落开来,化作道道阴风扑向了蕴鬼,将触须打落大半。

李含光见得此幕,心觉蹊跷,如今这场大雨虽来的诡异,冲淡了人气。但天子足下,国运兴隆,怎会生出鬼物。这等鬼物更像是有人故意布置于此处,设法消磨自身时间。

他心中暗忖,若是自身未失先前那真意,这等鬼物灭去倒也不难,如今却得耗费一顿功夫了。好在这等鬼物无甚灵智,不若设法将其困住,待取得那物再做打算。当机立断下,李含光施展出了《上清大洞真经》内的符篆封禁之法。

只见道人以指代剑,剑指在空中划出道道金光。道袍中一块小印闪烁光芒微微晃动,引动四方之气聚拢而来,此印正是帝师之印。

唐高祖时将道教列于三教之先,唐高宗则将《道经》列为上经,同时尊道教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奉李耳为祖。故,道士在唐朝地位较为尊崇。帝师之位,权势之大可谓是位极人臣,只因其为道教执牛耳者。

如今,新任帝师尊名虽还没有广布天下,但是已得天子亲任。人道念力急涌之下,附近弥散的人气一瞬之间已被聚拢帝师印间。

“封!”李含光一声轻喝,人道之气化作指间金光,作符篆状,大绽华彩成金网状缠绕附拥鬼怪之处。

这等异象之下,两头相斗正酣的鬼物方才发觉有一道人隐在不远处。不谋而合之下,两头鬼物已是停下了撕打,向道人撕咬而来。

鬼物反应虽快,但金篆更快。一息之间,便将它等束缚其中,此地鬼邪之气尽皆销匿。

做完此事后,李含光人身窍穴之力运转,遁法疾驰下,不消片刻,已是到达了太史局门前。

太史局,原名为太史监。武德四年其更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后,光宅元年媚娘将其更名为浑天监;景龙二年,景云元年其名又反复更改,终于开元十四年时,更名为最初的太史局。

其名多变正是唐朝权利争端的一种缩影,此部受皇权直命,行职以观测天文、撰定历法、颁布历书,并进行有关占星术及灵气象的观测。

李含光步入此地后,此时虽已是子夜时分,太史局殿宇内仍是人声鼎沸。局内使用轮换制度,白日进行文书记载,夜晚则为星象记录。

唐明皇吩咐李含光有两事,第一事便是于太史局内寻得一物,此物名唤《敦煌星图》,长约一丈二尺,宽约八寸,全图按三种方式绘出一千三百五十多颗星,中为紫薇星垣,配合推算之法方能显其神异。

李含光经明皇提点,知晓太史局内有一扇暗门作为地下的通行之处。故他一进此处殿宇,便取出唐明皇所赐帝师印,疾步而去。

疾行途中,殿宇内众人见这道士脸生,连忙上前阻拦。待得众人靠近了些,见到这道士手持帝师之印,知晓这是明皇所遣,于是告罪一声,尽皆退散而去。

少了阻扰,少倾,李含光已是寻至暗门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