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史书凉薄> 第七章——几抹寒云,笑我半生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几抹寒云,笑我半生休(2 / 2)

子渊是老师的思想的积极践行者,称得上是儒家学说的献身者。而且从孔子与其他学生对颜回的对比评价来看,颜回对老师所讲的“仁”的践行从一而终。儒家思想的仁德可能与现代人们心中的普遍理解有所不同。仁德者,一是自发,二是自醒,“恕”也。如此才称得上真仁德。

孔子曾对颜回极力赞许“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渊生活十分清苦,但他不会因为外在的环境改变自己的本心。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并且颜回的这种俭朴并不是只因为家中破败,贫困潦倒。还由于“不愿仕”。他在回答孔子“胡不仕乎”时可以为证。但从“将之卫”“颜渊东之齐”“颜回将西游”“颜渊将西游于宋”来看,颜是回有意出仕为官。有意出世而不愿仕,“礼崩乐坏”的春秋,承载不住他的梦想。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不过,颜回的不可爱就不可爱在太完美了。《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随意猜测;不主观武断;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这四点孔子都没做到,子渊却做的不错。在孔夫子的眼中,这样的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颜回把“四绝”做得太好,把“毋我”做的太好,“克己复礼”的“克”也做得太过好。这样的子渊好的让人心痛。

关于颜回的具体政治思想在《孔子家语》中记载的比较详细:“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孔子家语》由此可以看出,颜回的政治追求是,“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其政治思想是“仁爱”,主张礼乐治国,反对暴力、战争,他的最终政治目标是:“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以遵循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治理天下。“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在这里,君要践行“与民同乐,以德治国,以理服人”的施政纲领,谨记“民老有所养,壮得其所,幼有所学,宽政济民”的民本思想。由此可见,礼治是道德教育,它优于法治。

“以礼治国的仁政”思想基本与后世儒家的政治思想相符。这也是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君权统治时所宣扬的思想,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之所在。只可惜子渊不是孔子,没人给他记录言行;子渊也不是孟子,擅长自己著书立说。

志在治国无贤君,则退而归仁;愿民被泽无圣主,则自行其道;德无穷通,古难其人,惟公能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子渊无疑是把修身做到了极致。如果抱负一直得不到实现,又有几人能如颜回一样坚守本心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