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 / 2)

 一千年很久,久到可以让一些人成为仙人,让一些事成为传说。如果说历史像一条长河,那我们就是这条长河里游动的鱼儿,有着自己的一段游域,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浩浩长河,纷纷众生,每一段历史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符号,而我们只是这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里的一尾小鱼,我们至少比泥沙强些,能够或者看到,或者听到这个符号在这条大河里闪亮的光芒。

众多鱼儿中总会有那么几条身具慧根,历经风雨,游过险滩,越过龙门。一朝开悟,便化身金龙,纵使依然离不开这条大河,总也能看的更远一些,览的更多一些,活的更久一些。

也许某一刻越过龙门的鱼儿开始思乡,开始想念儿时的那些和自己一起玩耍的伙伴。于是它洄游至家乡,把经验传授给它的伙伴。从此越来越多的鱼儿能够越过龙门看到更广阔的天空。一年年,一代代,往复至今。那条金龙我们称之为祖,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传承。

春秋时楚国有一位琴师他少时便好琴,师从当地的著名琴师成连,学习了三年,成连告诉他,他的琴艺已经炉火纯青,但是还不能把握琴声里面的神韵,便让他去东海寻访自己的师父万子春求教移情之法。

这位琴师到了东海寻找数天都没能找到他师父口中的万子春。某一天他来到东海之畔,看到有高山现于东海之上,有鸟鸣自山中乌绿的树林中传出,声音凄凉悲惨,令人心恸。此时又听到西面奔腾而来的河水汇于东海之间,观其势,闻其声,意满神清。于是他盘坐在被海水拍打过无数次的石上抚琴而歌,至暮时方止。

从那以后,这位琴师琴艺进入至境,可响如奔雷,亦可绵而绕梁。悲时闻者断肠,喜时听者若狂。可是琴师对自己还是不满意,觉得缺少点什么却总也抓不到那抹感觉的影子。

后来他官拜晋国大夫,奉命出使家乡楚国,行至汉阳江口时遇到江上起了大风,大风很大,在江上掀起了数丈的波浪,给航行的船只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琴师乘的那条船正左右摇晃,风吹得船上的桅杆嘎嘎作响,船夫极力的掌控着船的方向,避免它因为失去平衡而翻掉。

这时从船里走出一个小童,书童打扮,清秀可人,风吹的他头上的青巾左右摇动,他努力的把着船边,

“何伯,风刮的这么大,我们还能行进吗?”

“恐怕不行了,我们只能靠岸等风停了再走了。”

“好,我去告诉先生。”

小童踉踉跄跄的走进船舱,“先生,江上起风了,我们靠岸避避风吧”。

船舱里坐着一位文雅的中年书生,青衣青巾,浓眉白肤,手里拿着一本琴谱,仿佛外面的大风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读书,他抬起头整了整身侧被晃乱的书卷,对小童说道,“既然没有办法再前行了,靠岸休息一下也好”。

船停靠在汉阳江口后,风也停了,此时中天之上一轮圆月从云里露了出来,中年书生站在船头仰望挂在天上的明月,感受着船下刚刚平静的江波,不禁琴兴大发。对身边小童说道:“桐儿,把我的琴拿出来”,书童走进船舱抱出一把琴,青布包裹,隐约能看到琴的一角,递给中年书生,“先生,你的琴,我都好久没有听你鼓琴了”。

“意兴神满之时方可奏琴,不然弹出的琴曲又怎么会动听呢”他盘膝坐在船板之上,置琴于两膝之间,缓慢将青布层层绕开,露出里面的古琴。

此琴琴面呈赤青之色,长三尺六寸五,宽约六寸,厚约两寸。上覆七根琴弦,在月光的照耀下闪动七彩之光。还未弹奏,琴底部的龙池凤沼处便有清鸣之声传出,刚一入世便有异象,可见此琴非凡物。

中年书生双手掌心覆弦,清鸣之声顿消。双手同时抬起,开始弹奏,他的十指有若白玉,在月光下上下翻动,或撩或拨,起初时弹的很慢,声音清和,江上无风无浪,月光洒在江面一片亮堂堂,突然有大鱼跃出江面,在空中摆尾,江岸山林里有夜鸟声声啼鸣,随着琴声突然急转,声若雷鸣,江上风浪渐起,月光也变得冷冽起来。

时急时缓,时高时低。琴声在船头传出,不断有异象出现,进入曲子的尾声,琴声趋于平缓,中年书生抬起十指,琴弦却在上下振动,古琴依然还在发出声音,直至曲子结束。一曲方闭。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