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拣宝> 第266章 诸葛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6章 诸葛笔(1 / 2)

 伯父,你这支笔杆是怎么得来的

这个时候,王观没有急着上手打量毛笔,而是先打听具体情况。

这是祖传的东西。黄父有些自豪道:小王,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这支毛笔很有可能就是他传下来的东西。

别吹嘘了。黄母摇头道:这破笔杆子你不知道找多少人看过,人家当着你的面肯定称赞不已,但是在背后不知道怎么说你呢。

说我什么。黄父哼声道:他们那是不识货,有眼不识金镶玉。

我倒希望是金镶玉,哪怕镶银镶铜也行,至少能值些钱。黄母鄙视道:但是一个破烂竹管,送出去恐怕也没人要。

不和你争了,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黄父悄声嘀咕,然后冲着王观笑道:小王,你别听她的。看看,这个是不是古董。

那我就上手了。王观一笑,轻轻把笔杆拿了出来,仔细的观察。这个笔杆大约有二十四厘米长,呈浑圆状,体通亮黄的颜色。

王观稍微掂量一下,感觉笔杆有些轻,再看表层的纹理,可以断定是竹管无疑。

看了一会,王观心里有了初步判断,然后再注意观察笔头已经光秃的毫锋。从锋毫参差不齐的情况来看,应该是长期使用毛笔写字,致使笔锋秃绝的。

这时,王观伸手微扯了下锋毫,发现笔头有些松动了,居然能够把笔管中的锋毫扯出三四厘米来咦

王观愣住了,脸上若有所思。

小王,怎么了黄父看了过来,然后满不在乎道:不用在意,笔头早松了,掉出来也不奇怪。

伯父,这笔不简单啊。王观笑道,手指头拂动,感受到笔杆的圆润光滑,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

当然,伯父家祖传的宝贝,怎么可能差。适时,彭诚趁机拍马屁,同时悄悄地向王观伸出大拇指比划,暗赞他机灵。

小彭,做人要诚实。

然而,黄父眼尖,发现了彭诚的小动作,没好气道: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随便敷衍。如果故意说瞎话哄我开心,我是不会高兴的。

呃彭诚挠头,尴尬笑道:伯父,我错了。

伯父,你错怪彭诚了,这东西真的很好。

与此同时,王观连忙说道:虽然我不能证明这支笔杆是黄庭坚用过的东西,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支笔至少有八百年历史了。

什么

黄父惊愣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他嘴上经常说这是祖传的东西,实际上他心里也没有底气。说白了,真是有几分吹嘘的成分。

所以,听了王观的话,黄父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反而狐疑道:小王,做人要诚实

伯父,我说的是真话。

王观无奈笑道:你这支笔包浆厚重,光泽透亮,分量极轻,分明是存放了许多年了。最重要的是,笔锋藏一寸在管中,这个就是唐宋时期名笔诸葛笔的显著特征。

诸葛笔彭诚惊诧道:诸葛亮发明的笔

不是王观摇头,解释道:诸葛笔是宣笔的一种,出自南唐的制笔高手诸葛高。据说诸葛高制笔有术,技艺精湛,堪称海内第一,所以又名诸葛笔。

小王,你不是哄我吧。

黄父半信半疑道:我只听说过宣纸,没有听说过宣笔啊。

伯父,我骗你做什么。

王观哭笑不得道:在古代的宣州,不仅是宣纸出名而已,宣笔一样出众。当时的宣笔名噪一时,北宋时期的名臣欧阳修梅尧臣叶梦得等人,都曾经赞誉过宣笔。这是有史料可查的,绝对假不了。只不过到了元代,宣笔才逐渐衰落,被湖笔取代了。

真的

看见王观说得头头是道,黄父有些信了。

当然是真的。王观说道:当年的诸葛高,最擅长用动物的毛制笔,其中最有名的品种就是鼠须笔和紫毫笔,每枝笔酬价十金,世人争相抢购,却供不应求。

十金,那岂不是很值钱

这时,黄母也被吸引过来了。

十两黄金,那该是多少钱啊。彭诚也有些咋舌,眼定定的看着王观的笔杆,十分怀疑道:这东西有这么贵吗

我说的是专供达官权贵特制笔,不是这种普通类型的笔。王观笑道:不要小看古人,他们也是非常精明的,一样知道把商品划分等级,卖给不同阶层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