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一百七十二章兵临城下(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二章兵临城下(52)(1 / 2)

 “就如光敏所言,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朝廷与元军就会决出胜负,老夫也相信孰胜孰负你心中有数,”黄圃认真说道:“战前朝廷虽多做准备,但战争若是持续下去,朝廷定然也会吃力。()”

“老夫不忠,上次只捐了三万两银子,老夫思量良久,只有把京城的商家都集中起来,众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多少也能为临安尽一份力,好让朝廷的胜算多一份,也不独亏咱们身为大宋子民的一份职责。”

“世叔,小侄明白了,”李彤拱手,道:“世叔忠义,小侄敬仰,世叔也知道刘家是京城的小粮商,年前张大人嘱咐小侄大量制造煤球的时候,恰逢我朝粮食丰收和小侄在煤球生意上赚了些小钱,小侄也趁机收购了大量的粮食,这事老父亲倒不是很清楚。”

“朝廷有难,匹夫有责,为朝廷尽忠也是小侄义不容辞之事,小侄愿献出家中所有的存粮约三万石,为朝廷赌上一把,也为小侄的前途赌上一把。”

“光敏这么一说,说得老夫倒有威胁的意思了。”黄圃笑了笑,看出了刘彤心中的小九九,道:“你如何跟你父亲jiā代,再说老夫只是联合京城商家为朝廷尽力,不是要清查商家的底细,断众人的财路老夫岂会去做,若是这样,老夫的所作所为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三千旦,三个月,老夫定然说服老管家,”黄圃沉思片刻,认真说道:“不过老夫有言在先,还请光敏看在同是汉人的份上,不要做出投机倒把、趁机敛财之事,要不然朝廷就算不管,我黄某也不会放过你们刘家。”

“世叔请放心,小侄敢用刘家百年基业起誓,若有投机倒把、趁机敛财的行动,我刘家百年基业立刻毁于一旦,小侄不仅不会抬升粮食、煤球的价格,还要比往常便宜一成,这是我刘家做出的承诺。”

“那倒不用,老夫相信你,你降价出售,这是扰局势嘛。”黄圃笑了笑,道:“到时造成京城动你小子可担负不起。”

“你先回去等候消息吧,老夫今日之内一定处理好此事,尽管放心回去,刘兄为人固执,你从他意慢慢劝说,只要等大局已定,相信刘兄也是一个明白人。”

送走刘彤,黄圃静*在书房深深吸了一口气,书房外的小房间突然走进两个人,却正是他的儿子黄翡,黄翡脸上尴尬,在他身后还跟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爹爹,”黄翡抢先一步,连忙介绍道:“这是丞相府的陆秀夫陆先生,陆先生也是均州军张贵张大人的幕僚,受命前来临安协助守城,孩儿一早寻机前往丞相府,恰好碰到陆先生在丞相府,孩儿把爹爹的主意给陆先生说了一下,陆先生非常赞同爹爹的主意,说有些细节想和爹爹讨论一下。”

“陆先生,快请坐、快请坐。”黄圃慌忙迎上去,陆秀夫与张贵、陈宜中、李庭芝等人皆有jiā集,黄圃隐约知道京城种种策略,特别是民生方面策略多出他手,是朝廷的布衣丞相:“陆先生诸事多劳,能够在百忙之中ōu出闲暇光临寒舍,黄某荣幸至之极。”

“文赋老先生过谦了,”陆秀夫连忙作揖还礼,道:“文老身在朝野,心忧国是,暮年壮心不已,乃我辈之志向,君实不及也。”

“岂敢,岂敢,老夫汗颜,”黄圃示意黄翡把陆秀夫迎进书房坐下来,道:“黄某所作所为,不过小打小闹平心而为罢了,倒是君实先生,为国是奔波忙碌,黄某敬仰先生已久,今日得见先生,如见明灯,聆听先生教诲,乃黄某幸。”

两人你来我往,听得站在陆秀夫身边的黄翡一阵寒栗,更想不到平日嘴脸满是臭铜味的父亲,打晃起来也是一套接着一套,待得两人一阵寒暄,热茶已变成了凉茶。

“敢叫黄老先生得知,我朝大事已定也。”陆秀夫向来谨慎,如今为了争取同盟,也不怕说一次尚未有结果而下了结论的大话。

黄圃吓了一跳,从刚才的一阵寒暄得知,陆秀夫并不是鲁莽之人,而且陆秀夫说话论事,严谨滴水不漏,如今竟然张口言“大事已定”,那恐怕大事是真已定也,陆秀夫虽不就京城官职,但实为京中大事核心,说这句话时恐怕也有八成把握,黄圃想到这里,诚心问道:“老夫愚昧,报纸虽言我朝与元朝之优劣,但元军大军就在城外虎视眈眈,而我朝大军歼独松关张弘范、破建康董士选、覆没常州吕文焕等毕竟只是耳听而不能眼见,老夫虽相信所言不假,但京城百姓不知详情,老夫惭愧,心中亦有惭愧,还请君实先生指点。”

“文老关心朝政,对我军动向了如指掌甚比朝廷之相公也有所不及,真乃我大宋之忠臣也,”陆秀夫不由赞道:“文老大忠,请受君实一拜。”

陆秀夫不顾黄圃阻拦,行了大礼,沉片刻,道:“文老所言不假,我朝虽在报纸上多有言明我朝大军所取战绩,但世人皆以我朝言过其实,毕竟三年前我军在元军前毫无抵抗之力,襄樊被困五年有余,朝廷竟然没有半点作为,实在是令天下人寒心。”

“然而,文老发现没有,我朝所有变化之根源,却是源自三年前李庭芝李大人的一次无意作为,三年前李大人授命支援襄樊,然而军中将士因人阻拦而不得用,唯有均州义士张贵,毁家纾难、散尽家财得义勇三千。”

“三千义军,中流击水,以万死之智勇而克数十倍之敌军,火烧樊城,终于破樊城之围而解大宋之危机,大宋三百年国祚,也幸得张大人用力。”

“自此之后,我大军屡战屡胜,元朝局势逐渐糜烂不堪,元朝北方叛军攻势如雷,被迫孤注一掷,集百万大军南下一战而下,然而张弘范十万大军独松关覆没、吕文焕十万大军围聚建康而歼、董士选五万大军在建康不堪一击,至于吕师夔三万大军,只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早之前的庐州、扬州守卫战,更有不计其数的元军被斩城下,粗略算来,元军百万大军,至今不过仅有伯颜率领十五大军围困我京城,阿里海牙率领十万水师留以后备作逃亡之用,百万大军不足三十万人,元军局势糜烂至此,虽尚有一战之力,但也只是一战而已。”

“元军损兵折将,更有右丞相阿塔海、汉军统帅张弘范等猛将接连死在我军手下,至今伯颜身边仅有阿术一人可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伯颜纵使有百万大军在手又奈我如何?”

“而我宋军局势在张贵张大人及军中诸将努力下却是越发明朗起来,”陆秀夫身上清晰的打上了均州军的烙印,说到均州军张贵,纵使稳重谨慎的陆秀夫也有几分眉飞è舞:“张大人孤身前往张世杰江左大营,保存我朝三万激ng锐骑兵,又抢救丁家洲数万降军,保存我军实力,如今张贵张大人统领独松关大军约十万,其中骑兵四万已秘密前往京城,但大军踪影不明,他日张大人再现之时,就是伯颜大军覆灭之日。”

“两淮之战,收拢降军合计七万,均州军副都统领郭平郭大人整军六万,其中有均州军激ng锐骑兵一万,皆是可战之兵,收复建康后不日即将南下会师京城,又有常州姚訔统领数万大军截断元军退路。”

“京城内三十万大军枕戈待命,虽是各路义勇及厢军勤王之师,但半年之苦练,大军已堪一战,又有张世杰、李庭芝等一时名将,京城若将士用命,一心抗敌,京城无碍咦。”

黄圃虽早已知道大概的情况,但听得陆秀夫娓娓道来,其中细节不用多想,那城外之风云,让黄圃激动不已,此时的他已是说不出话来,紧张的看着陆秀夫,仿佛是害怕错过陆秀夫所说的每一个字。

“尚有一事,事至如今虽尚不能公开,但文老乃大宋忠义之士,也不怕跟文老直说,”陆秀夫一字一顿说道:“此等局势,我均州军统领张贵张大人去年年初已开始策划,可以说大局至此,元军基本是按照当初张大人设想的步骤而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