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权将> 第十章江陵纪事(1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江陵纪事(10)(2 / 2)

“朱熹,普通得很。”来人显得非常嚣张。

“是你?”6常平惊讶的看着来人。

张贵一脸淡然,拱手道:“在下归长弓,见过6先生和寂然兄弟。”

“归公子?”6常平不知张贵打的是哪门子主意,问道:“请问归公子为何说象山先生之言有错?”

“象山前辈认为:心即理,不知在下有没有说错?”张贵还是淡淡说道,这正是6九渊唯心主义的最重要观点。

“那当然,”6幽骄傲说道:“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很好。”张贵也不生气,点头问道:“请问6公子,银针是否能够测出毒药?”

“那是当然,银针遇毒变黑。”6幽迟疑了片刻,总觉得这话有些不妙。

“那很好。”张贵点头,道:“不若在下给6公子做一个实验。”

“实验?”6幽有些疑惑的问道。

“对,这真是在下要说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非心即理。”张贵为自己盗取后世的话而感到羞耻。

张贵趁着6幽与6常平思考之际,吩咐6幽唤来灶房的帮工,让他们取来一个熟鸡蛋,然后又让郭平去取来一些毒蕈以作备用。

当一切准备好,张贵把6幽和6常平两人叫到跟前,先是用银针试探了一下鸡蛋,银针ba出来之后立刻变黑。

6幽看得脸色大变,正想怒,却看到张贵微笑,道:“若是按照6公子之言,此鸡蛋必有剧毒?”

张贵轻轻剥开鸡蛋,然后放进嘴里,张娘子和郭平差点叫了出来,张贵摇头道:“别慌,没有毒。”

在6幽和6常平的吃惊下,张贵竟然把整个鸡蛋吃了下去,然后喝了半杯水,忍不住说道:“***,纯天然的鸡蛋,味道真好。”

“别急。”张贵见6幽正要说话,又让郭平取出毒蕈,先是用银针探了一下,没有变色,然后用馒头沾了一些毒蕈,最后让老鼠吃下,还不到一刻钟,老鼠口吐白沫,死了。

“实践,也就是‘行’。”张贵淡淡说道:“理,只有用‘行’去检验,而并非用心去检验,很多事情,你心所想,理所当然之事,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有时候,你认为这个理是对的,但是隔了一段时间,这个理又是错的了?所以要追求真理,正确的道理,只有用‘行’去检验。”

“然而,只有‘行’却远远不够,还要有‘思’,思考,用‘思’去指导‘行’,用‘行’去检验‘思’,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象山前辈所说的心即理啊。”

“只有‘思’远远不够,只有‘行’也达不到标准。”张贵最终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好把后世上政治课时背的一些理论背诵出来,然后又把自己不知在哪里看过的名言名句念了一些,也不管时对还是错,反正需要检验嘛。

“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张贵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反正他认为有用就行:“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三人一直谈到午夜,张贵最后才说道:“归某只不过是胡言乱语而已,6先生若觉得有用之处,不妨参考。”

“不,归公子。”6常平摇头道:“公子所言,已出了老夫的认识,老夫不敢据为己有。”

“不满6先生。”张贵说道:“有一句话先生可能不知道,人,可以改变世界,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张某打算重建象山书院。”

“均州书院经过两年的展,时至今日,早已不在象山书院之下。”张贵也不顾6幽的吃惊,继续说道:“想必6先生已知道,只不过均州书院毕竟名声不隆,若想继续展,没有一定时日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朱子学派横流,并不是很好的现象,学说之流,最好不过百花争鸣,而能与朱子学派抗衡的唯有象山学派而已。”

“大人,象山书院,还能行吗?”6常平不敢相信的看着张贵。

“世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张贵认真说道:“就算是学说也是一样,只要先生去完善,去总结,今日张某所说,虽谈不上开天辟地,但自认为亦可当一家之言。”

“在下愿意用这些学说,为象山前辈增花添锦,为象山学说增加几分胜算。”

“象山书院,一定要展,而且要大力展。”张贵看着一脸沉思的6常平和6幽,继续道:“世间一切皆学问,格物、算术等也无例外,如果6先生同意,张某打算在书院增添几门功课,也算是为书院增添几分力量罢了。”

“这个?”6常平犹疑了片刻,问道:“象山书院没有这方面的先生?”

6常平,明显心动了。

张贵笑了笑,道:“难道6先生还要在张某面前装糊涂?均州书院别的先生不多,但这方面的先生还是有不少。”

6常平这才想起,眼前之人正是将要入主荆湖的主人。

“见过张大人。”6常平连忙拉着6幽要行见面礼。

张贵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

6常平并不知道,这次不简单的见面,给他带来毕生的荣耀,融合了张贵胡言论语的后世唯物主义要领的新象山学说,很快就在大宋引起了滔滔波浪。

6常平并不知道的是,象山书院的展逐步偏离了方向,虽然新象山学说在象山书院依然得到了巨大的展,但以格物、算术等为主的其他学科,逐渐取得了主要地位,并且越重要起来。

三个月后,修葺一新的象山书院迎来了它辉煌的开始,张贵亲笔题字,用他丑得可怜的字写下了四个大字:象山书院。

这几个大字,也成为了张贵毕生的耻辱。

而在均州小报上,醒目的大字引起了大宋无数人的注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日后,也有人将张贵归纳为新象山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在这篇章上找到了依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