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 第二十四章 没理想的‘反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没理想的‘反贼’(2 / 2)

这些兵卒时间久了也就理所当然的只认他方生一个,各方面的措施可以保证忠诚度不会再有任何问题后,方生才把这里扔给了耿仲明,为此还特地从庆尚港调回了刘四来牵制着,任职正副将,至于庆尚港,方生手下人实在太少,又大多不牢靠,只能把赵孟派了过去,好在赵孟人机警,庆尚港也不成问题。

其他的一切也都紧紧有条,政衙和兵衙互相牵制,同样的,这两个部门也将成为说日后方生手上人才攀登的基础。

可以说,方生几乎是将手上的四万多人进行了彻底的大洗牌,这四万人不涉及任何士绅大族,权贵氏族,实打实都是小姓,其中一直跟着方生走到庆尚港的辽东人两万多,剩下的就是慢慢跟过来的平安道一路的流民,以及吞并了济州岛接受了将近一万人的朝鲜人。

人口成分看似复杂,但却以辽东人居多,这些人对于方生的信心总归是有的,前阵子听说平安道来了个女真人岳托,紧接着平安道就是阵阵腥风血雨,若不是大恩人方生带着他们跑到这里,恐怕女真的人屠刀那又多了三万的冤魂。

朝鲜平民压根就是名义上的俘虏,想反对也没人领头,只得乖乖听话。

这使得方生的诸多举措甚至称得上畅通无阻,耿仲明是武将,本身就对这方面半懂不懂,以前就算管过手下军民,那也是‘军事化’管理,连兵民都不用分,至于李越,那是降官,有意见也不敢说出来。

于是人丁不多,社会架构不全面的济州岛政权勉强被建立起来,最上面有方生的弹压,方生甚至没给自己加上任何名号,但谁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指挥者,下面政衙、兵衙两个衙门分别负责民事和军事,军队主将采取的是隋唐的正副将制度,同样简单明了。

政衙主官李越为主,孙和鼎为副,车晚真算是半个,好歹也帮方生起草信件文书,兵衙耿仲明为主,附带的是刘四和李焦、赵孟。

要说亲密,自然是刘四、李焦、赵孟三个人和方生来的亲近,这三个人都是从莱芜就跟着方生的。

可偏偏这三个人中目前能堪大用的一个都没,也就一个李焦好些,也让方生派到登州独当一面去了。

为此即使方生再顾忌耿仲明的身份,他也得把耿仲明摆在正职,毕竟,耿仲明不管哪方面都比刘四来的强,没必要任人唯亲,使得手上不多的战力还得打个折扣。

除此之外,整个济州岛上不多的土地也开始划分,这些土地数量稀少,甚至隔着一、两座山后才能看到一片,但好歹还是有的。

方生月前让李越派人去丈量济州岛上能耕种的土地,半个月后农政的主官送来了图册,将大静和旌义两县能够耕种的土地合并。

于是这些土地再经过逐一划分后,一一分派到各家各户手上,有家有户有老幼妇孺的为首选条件,家中有从军者优先获得。

为此方生拿出了手上剩下的全部银两分发给被剥夺土地的济州岛原住民,这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安抚好这些朝鲜人的话,少不得车晚真、李越都会有意见,更别说以后麾下的朝鲜人肯定会越来越多,方生总不能指望剥削朝鲜人来养肥大明人吧。

除非他彻底不想用到朝鲜人,甚至打算将朝鲜人杀个干干净净,但偏偏方生不打算这么干,也不能这么干,所以他只能安抚情绪不稳定的济州原住民。

于是,方生手上没钱了,原因在于李焦去登州的目的本身只是拉拢孔有德、李九成以及等候费尔南多牧师等人回来。

而等到方生发现晒制粗盐的方法并制造出第一批精盐后,李焦在登州的使命又多了一个囤积精盐,以及布置贸易点,为此方生还让人给李焦带去了三千两白银打通关节,所以这些精盐目前不但没赚到一分钱,而且还拖累了方生的财政。

至于如何买卖,这个由方生说了算,过阵子方生就会从庆尚港出发到登州,然后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大赚一笔。

不过,总而言之,现在方生手上是彻底没钱了,安抚一万多的朝鲜人花了方生上万两,剩下的银两又大多花在前几个月的兵饷。

至于当初从大静、旌义两县府库里的银两,这些根本连九牛一毛都不算,这两个县的府库打足了只有一千多两,穷的裤裆都会叮当响。

&#23613;&#24555;&#21457;&#23637;&#36152;&#26131;&#65292;&#20063;&#25104;&#20102;&#26041;&#29983;&#21807;&#19968;&#30340;&#36873;&#25321;&#65292;&#38500;&#38750;&#20182;&#24819;&#25104;&#20026;&#21807;&#19968;&#34987;&#31351;&#27515;&#30340;&#31359;&#36234;&#32773;&#12290;<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