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中华> 第五十七章 百家讲坛 大国崛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章 百家讲坛 大国崛起(1 / 2)

 大清朝风起云涌,转眼到了1908年3月。k6uk.这五年的时间,刘元昊一步也未离开京城。却成了全国闻名的大清候爷,这五年时间清朝进行了疯狂的变革,大力开放工商业,各地兴办起各种名目的学校、报馆。大清的民智得到了极大的开启。

刘元昊他不可能真的闲散在京城,那只是表面现象。他在京城办了家大清最大的报馆,《华夏日报》《华夏文明半月刊》,而且还在北京大学堂主持了一个‘百家讲坛’。又亲手创立了一个政党,‘华夏文明传播会。’亦称华夏党,或是文明党。党纲,便是发展宏扬华夏文明为已任,建立一个广大的中华文明圈。

这个松散的政党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毕竟这个政党看起来并没有太浓厚的政治色彩,反到更向是一个学术社团。而且华夏党对党员的要求十分苛刻,虽然影响力很大,但党员并不十分众多。可就是这个政党,几呼得到了清朝大部分地主和知识分子的认可。这样就形成了,文明党的广泛性和精英性。

实际上刘元昊他每天要比想像得更加忙碌,锐鹰营分散在全国各处训练,却并没有和刘元昊失去联络,每个月都会将作训考合大纲通过专人送到刘元昊的手中。而刘元昊也同时会传回更进一步的训练要求。

整个东北重工业的发展,刘元昊要和刘宏裕进行随时的电报沟通。此时东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借用大量外国资本的情况下,已如期完成。东北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目前已经积蓄了30万人的新式军队,还有60万人的预备役民兵。其中3万人的,第一师,已经初步实现火炮军辎摩托化。被刘元昊称为快速反映师。同时东北军在1906年官制改革后,新建成了十个步兵师。每个师有三万人的编制。

刘元昊现在最关注的两件事情,一件是天道教的极速扩张。另一件便是情报系统的发展。天道教现已成为清朝第一大教,在所有省会城市都设有规模宏大的道场,然而与之成对比的,却是天道教在乡村或是县城,道场却简朴的很。每一地的天道教传经者,没有向其他宗教那样,天天念经侍神,反到如寻常百姓一样,下地耕作。传经也是在田间地头,向信徒讲经说法。

天道教更主张自力更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那里遭了天灾,天道教会号召信徒行善,捐财捐物,在通过灾区的道场,救济灾民。然后将救灾的成果,向施善的信徒宣扬。这样一来,老百姓更加信养天道教的活菩萨。

从这些情况来看,天道教走的是低端路线,凝取民心。而华夏党走的却是高端路线,党员侧重于如何施政。

而刘元昊正是依托天道教的广大教众,建立起一个情报网luo,称为庆忌堂。取意为上古神兽庆忌,又称泽精。黄衣黄帽,称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

另一套情报系统则是锐鹰营和华夏党员组成,主要针对具体事物的情报侦察,对外称之为华夏党(情报)统计调查部!

今天刘元昊整理好着装,那是一身华丽的汉服,配上宝剑。准备前往京师大学堂的百家讲坛进行讲课。自从1906年清政府下国诏,满汉一家的政策真正实行后。在刘元昊和一些大儒的策动下,身穿汉服腰配长剑的儒士已经越来越多。五年的时间,刘元昊的身高已经长到一米九五,肩宽背阔。配上古铜色的皮肤,远远一看犹如一尊神像!

在京师大学堂刘元昊的课,可谓是人气最高的。虽然他讲课用的都是白话文,但所有人都知他的古文水平。刘元昊重生得到那恐怖的记忆力,很让他珍惜,前世刘昊天学习成绩很差,这世有了这等本事后,一点也不敢放松,始终勤学不坠。

敢和他辩驳古文的人早已经心服口服。曾经有留过洋的学生,向他用英文提问,刘元昊有意卖弄,一连用了七种语言回答他的问题。让那个留过洋的学生哑口无言!从此在也没有人敢在刘元昊面前卖弄外语了。

刘元昊盘腿坐在讲坛的蒲团之上,看着下面数千人的场面,笑了一下心道,敢坐在这里说话的都是博学鸿儒,如今自己也敢坐在上面,还真有点佩服自己的胆气。在讲坛上是可以拿稿的念的,但从在此开坛之后,上坛的人没有一个会照稿宣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