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游戏竞技>棋魔前传> 第八百三十六章 人生不是百米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三十六章 人生不是百米赛(1 / 2)

 “哼,一提这句话我就有气。什么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如果说百米短跑比赛,九秒多钟一百米就跑完了,这句话还有点用,问题在于,人生是短跑比赛吗?是几年之内就把所有一切都燃烧完了,还是打算要过一辈子?有谁见过马拉松比赛真正的高手在起跑线上跟别人争来抢去的?那些一开始就拼着抢在前边的,最后有几个能拿到比赛的冠军?美名其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式的教育,实际就是在拿孩子们未来的前途做赌注!还说中国足球,国少队,国青队,这个层级的中国队成绩都不错,发挥好的时候,连德国,英国,阿根廷,巴西那样的足球强国都拼一拼,抗一抗,搞不好还能赢一两场,但一到了成年队,马上就变得惨不忍睹。不要说和那些足球一流强国,就连泰国,越南这样的亚洲三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除了弄虚作假,更改年龄以大打小外,小小年纪,教练就用成年人的技战术标准去训练、要求他们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结果呢,就是中国的青少年球队以成年球队的整体打法和其他球队强调个人发挥的打法进行对抗,获胜自然没什么可怪的。反过来看那些足球强国,青少年球队的训练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技术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只要孩子们觉得好,最适全自已就行,至于打法,更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哪怕球队输了,也要求球员尽量展示自已的能力。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人家的球员长大,也开始采用成年球员的打法,中国球员在打法上的优势不在,而在个人技术方面的欠缺却明显体现了出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全面的溃败。战术可以模仿,战术意识却不可能模仿,打法可以学习,但对打法的理解却无法替代。因为在这些球员最需要感受。摸索,认知错误的年龄,他们却用来去记忆有些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而当他们真正需要去掌握那些正确的东西时,脑子里却已经塞满,再也装不下了任何东西了。”蔡春雨说道。</p>

王一飞没有作声,蔡春雨讲的这些话他也并不是完全能够理解,不过隐约觉得其中还是很有些道理的。</p>

“小林光一的木桶理论你应该知道吧?一盘棋的胜负就像是一桶水,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蔡春雨从后视镜中看了一眼王一飞,见他正在咬着嘴唇似在思索,于是又笑着问道。</p>

“嗯,李老师讲过。他说,小林光一就是秉承这个理念下棋,虽鲜有华丽漂亮的招法,以至于被武宫正树戏称为‘地铁流’,但他却以朴实严谨的行棋风格称雄日本棋坛近十年。”王一飞答道。</p>

六超时代是日本围棋最光辉灿烂的时期,在那个时期,日本棋坛高手辈出,特别以木谷门下五弟子——大竹英雄,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和吴清源门下弟子林海峰为最,这六个人几乎包揽了当时日本棋坛所有重大比赛的头衔冠军,无论成绩和实力同其他棋手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故此,日本新闻报界称他们为“超一流”,意指他们的实力超越一流,而这也是‘超一流棋手’这个称号的由来。</p>

六超棋手,每一位都身负绝技,实力强大,不过论到成绩,还是要数小林光一和赵治勋二人最强,</p>

最能把优势变成胜势的小林光一是一位真正的胜负师。他一九五二年出生,一九七二年获“新锐战”冠军崭lou头角,一九七七年获得天元优胜,夺得一个大头衔。一九八四年击败加藤正夫,获得十段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一九八六年十期棋圣战击败已三连胜的赵治勋,棋圣称号。同年获三十三期NHK杯冠军,蝉联获得天元称号,成为五冠王。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三年在10届至17届棋圣战中八连霸,获得终身名誉棋圣资格。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四年,在十三届至十九届名人战中七连胜,获得名誉名人资格。一九九三年碁圣卫冕成功,成为六连霸,获得名誉碁圣资格。</p>

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棋手,凡是学棋者就不可能不知道,对于他的“木桶理论”。更是许多人津津乐道,视为金科玉律的致胜宝典,王一飞少时学棋博览群书,加之有李飞扬这种对围棋教育有着独到见解的明师指点,自然对这套理论知之甚详。</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