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路章纪> 111.以工代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1.以工代赈(1 / 2)

 荆州,襄阳城中。

回到襄阳城中后,路章将贾诩吴冲蒯良赵累伊籍几个还在襄阳城的文士召集了起来,又让赵累将流民之事告知他们。

等了约半盏茶的功夫后,路章询问道,“诸君可有良策教我?”

蒯良轻叹道,“目前来看,也只能加派施粥了。主公,我前些日子里已被告知,各世家都愿意献粮相助主公”

“太好了!替我向几位老家主问好,”路章眼神一闪,微微颔首笑道。

赵累插言道,“主公,子柔先生,流民日渐增多,总是施粥养着,我怕会生出祸端呐!”

吴冲拄着拐杖道,“是啊,主公。新野郡流民抢劫富豪粮草之事,虽然是有蔡常的缘故在里头,但此事一开,难免会有流民受其蛊惑啊!”

蒯良闻言,正欲反驳,但想了又想,最终还是抿嘴沉默了下来。

贾诩言语道,“不如减少施粥,暂时威慑一二?亦或者一处多,一处少,引其相争,他们自己起了争端,也就无力在去其他县乡寻衅滋事了。”

路章闻言邹眉道,“文和,他们不是士卒,已不是敌人。此时受难,来我荆州,便是相信我路章能帮助他们,我怎能这般行事??”

贾诩躬身道,“主公爱民,荆州之福也,臣下受教了。”

蒯良想起昨夜叔父之言,试探着提议道,“主公,荆州粮草本就还算富裕,再加上世家相助,粮草应该是够用了。不如将粮草推出,至于施粥之地,再增加施粮,好让流民看见,或可让他们安心等待安置。”

听到蒯良此言,赵累急忙喊道,“不可,绝对不可!”

“主公,蒯良大人,流民们从中原亦或是关中逃难来此,已经许多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若是让他们一下子吃了太多的米饭说不定会有积食的危险,到时候反倒是害了他们。这是其一。”

赵累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其二,城外的那些百姓,那么长的时间没有吃饭,若是突然看到许多大米被送到城外,必然心生贪念,每个人都想要多拿一点,以保证未来几天能够吃得饱,朝廷的信任现在在灾民之间非常的低,要是没有一套制度来保证每口粮食都能送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嘴里,必然是要出大乱子的。“

蒯良反问道,“啊,赵大人所言甚是,久在夏口,却是不知详情了。那赵大人,你可想到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了吗?”

赵累久在襄阳,治理流民,完整的解决办法没想到,但小办法和注意事项却是了然于胸。借此时机,正好一一说来。比如,发多了会浪费,发少了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这浓粥还要控制好米与水之间的比例,不能太厚撑到肚子,也不能太薄,不然一会儿就又饿了。

至于细节处,则有粥里要再放点药材,让流民中的老人妇孺们可以御寒,比如什么老姜、辣椒、麻椒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