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六章 龙(1 / 2)

 龙:得于自然界云水变化,《淮南子.地形记》称“黄龙入藏生黄泉,黄泉之埃上为黄云.......”

古人们将龙与云水联系在一起,似可将龙视为“风神”或“水神”。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张果星经》云:“又有辅翼,则为真龙”,认为有翼方是真龙。如西周有大量身负羽翼龙纹器皿,乃至青龙在先秦纹饰中也有羽翼,一说应龙、青龙为祖龙。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但与广为流传的“五爪金龙为天子象征”之说不同,古籍中记载有翼飞龙,方为天子之像。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与西方龙一样,大众眼中神圣的中国龙,偶尔也会有邪恶的一面出现,详细可见于本条目“中外差别”一栏。

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在现实中无法找到实体,但其形象的组成物源于现实,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甚至我们还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发现“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恶、血腥的意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甚至我们还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发现“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邪恶、血腥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禁会疑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误解?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为什么不一样?

龙,其英文名字是“Dragon”,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而“Dragon”一词还有恐龙的意思,是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存在于地球上的主宰。中国古代的龙文化非常发达,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对东亚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关于龙的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九似”说,即是说龙的原型取材于九种动物。至于是哪九种动物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最为常见的则是宋代画家董宇的说法,他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种说法得到了今人的认可,几乎成为了一种常识。其实,除过董宇,还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宋人罗愿则认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龙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