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西域春秋> 汉军的军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汉军的军制(2 / 2)

蛮夷藩属地区的都护和校尉,属下的士兵也和普通边郡的戍卒不同,这些在蛮夷地区虎穴狼窟里面驻屯的士兵多是驰刑徒和罪犯,都是亡命之徒。其中见于《汉书》的事例,就有西域都护郑吉的属下一千五百名驰刑徒;还有西河长史率领二千骑兵、五百名驰刑徒,协助使匈奴中郎将卫护南匈奴单于。开拓西域的东汉英雄班超曾经感慨地说:“西域吏士本非孝子顺孙!”,但是他却率领这些罪人和贱民收复了西域。

以罪犯充军蛮荒不知是否中央帝国的首创,但是后来的殖民帝国纷纷不约而同地效仿了这一做法。古今中外,但凡蛮荒之地,开拓者都是罪犯、骗子、暴徒、恶棍、流(敏感瓷)氓。反正这些罪人和贱民死于蛮荒也不用朝廷怜惜,生能立功,死了不埋,何乐而不为?!例如澳大利亚,早期就是大英帝国的囚徒罪犯超级集中营;例如开拓印度的英国绅士,都是一帮大骗子和恶棍无赖;例如美洲本土印第安人,被狂暴的欧洲白人屠戮殆尽,原住民竟然成为少数民族。所以俗话说得好,过程不重要,结果最重要。大汉的蛮夷地区开拓史,流(敏感瓷)氓、无赖功不可没!

汉代的将军是历史上群星璀璨的时代,因为对外战争的功勋彪炳,所以汉代的将军也名副其实。汉代的将军实际分为二类,一类是官职,相当于职位加军衔,重号将军属于此类;如卫将军,汉文帝时代,以藩王即位皇帝的汉文帝顾忌帝位不稳,他任命亲信宋昌为卫将军,实际职务是京师卫戍总司令,南北军总指挥,元帅军衔。一类是战时临时军职,战后职务自动解除,杂号将军多属于此类;如伏波将军,汉武帝时代,路博德以卫尉为伏波将军,征伐南越,路博德的实际职务是水军“伏波”舰队司令,平定南越战争中还有楼船将军(“楼船”舰队司令)杨仆、戈船将军(“戈船”舰队司令)、下濑将军(“下濑”舰队司令)。

汉朝皇帝是汉军的最高统帅,早期协助皇帝节制汉军的军事首领是太尉,汉武帝时期改置为大司马。而且汉武帝为了君权至高无上,逐步架空了军权和相权,大司马位尊权轻,只是一个名誉尊号,相当于后世的元帅军衔,而没有总司令的实权。由于君权对于军权的警惕,实际掌控汉军的重号将军也多不常置,整个汉代执掌汉军的重号将军绝大多数是外戚,皇帝和执政太后最亲近的戚族。后世的儒家都以为汉室中衰,实际是外戚之祸,这个理由和红颜祸水覆国一样,滑天下之大稽。

汉军的重号将军分二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都是三公级别的元帅,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都是上卿级别的大将,杂号将军:骁骑将军,游击将军,轻车将军,度辽将军,伏波将军等等,都是九卿级别或者本身就是九卿的上将。汉末还有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例:征东将军,镇东将军,平东将军,安东将军),有汉一代,杂号将军多如牛毛。

分析将军一词,将为统率的意思,军为军队之意,将军一词就是统率军队的人。整个汉代的将军确实是名至实归,都是统军将领和战功卓著。三国乱世,战事频繁,将军名号授官太滥,渐渐不再有大汉军队时代的物以稀为贵。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将军几乎成为文官的封号和赐官。最后到了明清二代,辅国将军称号更成为皇族庶枝的爵位。

大汉军队的重号将军,约相当于近代的元帅、大将;杂号将军,约相当于近代的上将,还有一些相当于近代将领级别的中郎将、郎中将、都尉、校尉,在汉军的官秩相当于现代的中将、少将。中郎将、郎中将是郎中令属下的禁卫军将领,校尉是北军的野战军团将领,都尉是边防军的将领。这里要谈到一个古代比较模糊的问题,除了中郎将、郎中将隶属于郎中令比较明确外,汉军中的校尉和都尉体系显得比较混乱。校尉通常视为中央集团军群的野战部队指挥官,可是京师有城门校尉、司隶校尉。而都尉体系更为混乱,郎中令属下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边郡也有骑都尉,还有农都尉、部都尉、属国都尉。参照出现次数的多寡,暂且把校尉视为中央集团军群的野战部队指挥官,郡都尉视为边防部队的指挥官。

大汉军队的重号将军和三公一样,可以建立府署,自辟僚属。将军开府称为幕府,华夏文化东传之后,东瀛深为服膺,其大将军也效仿,于是被称为幕府将军。汉代外戚大将军开幕府,总揽朝政,和东瀛幕府大将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军编制约为二五进制。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五十人为队,设队率;一百人为屯,设屯长;二百人至五百人为曲,设曲候,也称军候;一千人为部,设军司马或校尉。校尉不常置,所以一部汉军通常由军司马领军,战时几个部编成一军,由都尉或者校尉统一指挥;都尉和校尉之上再设置将军统领全军。

这套军事编制,颇有现代军队编制的规律,仿照柏杨先生的古代官职变为今译,可以看到有趣的汉军编制:军司马(旅长)统领一千人,军候(团长)统领五百人,屯长(营长)统领一百人,队率(连长)统领五十人,什长(排长)统领十人,伍长(班长)统领五人。校尉(师长)以上的军职不常置,一旦战争爆发,另外调派将领来指挥几个旅的混编军团。此外根据出土汉简记载,还有骑千人和官骑长的汉军职务。在西域都护府中军候和千人同一军阶,当是骑兵团的团长,骑长的军阶不明,但应是骑千人的属下无疑。

部、曲在汉代本是一种军队编制。三国之后,部、曲的地位日益下降,成为将领的私兵,其中大多数都是将领的奴仆,没有人身自由,最后部曲联称,成为唐代法律限定的一种贱民阶层。

以上是汉军野战部队的军事编制,汉军边防军的守备部队根据居延汉简的记载,可分为塞都尉-鄣侯官-候长-燧长,其中还有辅助军吏:塞尉,城尉,侯官丞,令史,士史,尉史,佐史,候史,书佐,啬夫等。

汉军除了军队各级主官,和现代军队一样,汉军中还有大量的辅助军官、参谋军官、后勤军官和文职人员,他们相当于现代军队的尉官和士官。汉代的郡县长吏:太守和县令,都有自辟僚属的传统。出镇蛮夷地区的西域都护、护羌校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朝廷也允其便宜行事,也都开幕府,征辟幕僚。将领和重要军官私人聘用大批文职掾属和幕府参谋人员,所以汉军中的下级军官和文职人员相当的丰富和众多。

同样仿照柏杨先生古为今译的方式翻译古代军职。

高级军官:

中郎将(皇室警卫部队-师长),郎中将(皇室警卫部队-旅长),校尉(中央集团军野战兵团-师长),骑都尉(骑兵军团-骑兵师长),郡都尉(边防军-师长),都护(西域战区司令官-师长级别)

中级军官:

军司马(野战兵团-旅长),假司马(野战兵团-副旅长),军候(团长),假候(副团长),侯丞(团参谋长),卫候(皇家近卫部队-团长),骑千人(骑兵团长),千人丞(骑兵团参谋长)

下级军官:

尉史(作战部长),士史(装备部长),职志(掌旗手),候史(团后勤部长),屯长(营长),队率(连长),队史(副连长或连指导员),什长(排长),伍长(班长),骑长(骑兵连长)

汉军中的文职和后勤官吏:

长史(高级秘书长),功曹史(组织部长),五官掾(政治部长),令史(中级秘书长),卒史(低级秘书长),书佐(秘书),主记事史(办公室主任),循行(文宣处长),干小史(军械处长),佐史(副官处长),从史(副官),啬夫(部门主任或主管),

还有作为幕僚的门下五吏:

贼曹(司法处长)、督盗贼(警卫处长)、功曹(人事处长)、主簿(政工处长)、主记(秘书处长)。

没有显赫的将军称号,那些维护大汉的尊严和荣耀的下级军官在史书中籍籍无名。如同有人记得元帅和将军,却忘却了校官、尉官和士官。既然史书记载和出土汉简中的汉代军官阶层俨然有序,也有比较齐备的品级。我就努力搜集资料,尽量在这部小说中,完整列举西汉时期的下级军官名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