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从彬现在已经能够用熟铁片练习卷管了,但由于手艺还不是太精,长管卷不了,所以动辄一米的火枪暂时没戏,但是15厘米的短铳还是没问题的,在李文山的亲切关怀下,朱丛斌已经打制了三十把短铳,赵鑫说,船上一旦到接舷战,火力射程就不重要了,火力的突然性和连续性才重要,一人双铳解决火力连续性,而火力突然性就落在燧发装置上了。
赵鑫计划拉着王启山,李文山,朱从彬,张云度,郑国辉,丁俊怀,杜亮飞等人成立一个武器研究工作室,专门研究新武器,现在工作室没成立呢,但框架已经成型,研究也取得初步成果。燧发装置最重要就是有弹性的钢簧片,这个已经解决了,就是把汽车车座里的弹簧取出来,通过冷锻的方法获得簧片,经过试验,这个簧片完全能用,效果杠杠的。
“这个扳机力有点大啊,不过也没啥事,不习惯的开火时枪口会晃动,熟练了可能好些。”李文山试验新的燧发装置,看看手感怎样,然后装上了训练弹,插上了荆刺信管。
荆刺信管改了一下,以前信管头贴一片纸,用火绳点火没问题,火头挨着纸片也能点燃管里的引药,但燧发装置打出来的火星就够呛了。目前的改进方案是用芦苇的芦絮做实验,把芦絮捻一个捻子,塞信管里,底下灌进引药,用纸片封好。
李文山扣下扳机,龙头打在铁毡上打出一大溜火花,顺利点燃芦絮信管。枪声响起,没有蝌蚪的木托射出,飞出20多米远就落在地上。接着,换了一把,另一发也顺利打响。“嗯,发火率还不错,十几个人掏出枪打两轮,一般的军队都能打散了。”
接着他又装上蝌蚪木托实弹,又打了两发,十米外的寸厚木靶两枪四个洞,有威力。“在十米范围里,穿盔甲都不顶事啊。”李文山骚包的吹吹枪口的硝烟,问“这个枪多重呢,感觉比手枪重,”朱从彬说:“大概一公斤左右吧,是有点重,但现在这个工艺,也就这样,因为为了统一枪弹口径,这还是14.6毫米,所以,枪重了点,如果口径改小,应该会减轻重量。”
“那就先这样,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等以后有更好的方案再改嘛!”李文山最后下结论。“走,我们去看看我们的炮模”。
关于造炮,李文山在执委会提出过,因为灭级炮使用消防用灭火器制作,虽然现代工艺加成,但毕竟不是专业炮管,承受膛压有限,此次海战能看出来,王启山要把他放到200米之内才打,还是射程的原因,如果对方有好炮,估计思乡号就要受损失了,而思乡号要是有膛压高的炮,早就是远远的放风筝,能把他们调戏死。
但提出来后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朱从彬说用熟铁皮卷,他目前卷细管还手艺不精,但是卷大管还是练练就好,炮嘛,多卷几层就好啦;另一个是李文山极力主张的,试验搞炮模,自己铸炮,反正现在是贸易公司那边有需求,就是笨重点也没问题,船的载重量大。最后,执委会两个方案都同意了,给李文山多批了一部分工分,让他两个都搞。
因为李文山的得力助手王启山出海未归,所以他亲自操刀,画了设计图,因为炼铁厂暂时不具备浇铸大型铸件的能力,所以李文山找杜亮飞等先制作铸炮所用的砂模。
杜亮飞制模的本事见长,一些小型铁器的翻砂制模是手艺纯熟,但炮模只是听说过。
按照李文山的设计图和描述,两人摸索着弄了五天,做出两个炮模,竖在工坊角落阴干,计划一共建造十个,铸炮不着急,光模子阴干都得一个月呢。
但是,李文山也没有闲着,这段时间,捕捞组的蒋英文找过他,因为新的船下水后,估计跑南方航线就得新船了,思乡号可能会跑北方航线稍微多些,执委会看中鲸鱼这一个战略资源,准备成立捕鲸队让思乡号兼职捕鲸船。蒋英文揽下了这个差使,找李文山设计一种实用的捕鲸叉。李文山也不含糊,就用灭雷炮加脱穿,脱穿的铁头取消,设计成倒钩,在他的颈部套上一个铁环,铁环连接绳索,绳索再连上一个木桶,就解决了。
再把灭雷炮的炮座设计下,变成可以左右上下活动的回旋炮形式,方便瞄准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