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393章 颍川荀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 颍川荀爽(1 / 2)

 天才本站地址s

袁绍袁本初终于在渤海郡的修县和鞠义相遇了。鞠义的八百私兵,个个全副甲胄,每个人都有一匹战马和一张强弩,军容鼎盛,望之威武异常。一见袁绍亲自前来迎接,鞠义连忙翻身下马,拱手为礼“主公在上请受鞠义一拜”说完,竟然望尘舞蹈,行了大礼。

鞠义的这种态度,是奉袁绍为主公的表示,袁绍一见,心中大为欣慰,连忙甩镫离鞍,下马相迎。“久闻鞠义所部精锐异常,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得君之助,胜过十万雄兵”袁绍双手扶起鞠义,当即拜其为中郎将,捡拨精锐,入其军中。

“大司马吕布果然算无遗策”鞠义心中暗暗佩服。若是没有并州军的盔甲马匹、强弓劲弩、军械粮饷,自己的这八百残兵,在袁绍袁本初眼中,定然不会受到如此重视既然大司马吕布神机妙算到了如此地步,自己还是老实些得好。

从此,鞠义便成为袁绍手中独当一面的大将了。

眼看就要进入秋季了,关东联军和董相国的西凉军之间的大规模战事已经停了下来,只剩下小规模的接触战和斥候战了。董相国驻军渑池,大将徐荣镇守荥阳,大将胡轸驻军在阳城和梁县之间,在洛阳城外和关东联军对峙。

吕布的并州军依然在京师洛阳城忙着铸造并州五铢钱,将大批的器物运回并州,并州的汉室太庙已经建好,这些器物会按照原样摆放在那里。大司马吕布和并州军的这种行为使得天下的清流士人大惑不解了,汉家宗庙典籍久在洛阳,为什么要全部运往并州呢

可是大司马吕布充耳不闻,顶住各种压力,下了严令限期完成。

九月初,司空荀爽去世,天子任命光禄大夫种拂为司空,种拂是种邵的父亲。

荀爽,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人。荀爽出身本朝的名门望族“颍川荀氏”,为战国思想家荀卿第十二世孙。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颍川荀氏继承了荀子的衣钵,以读书育人为己任,对仕途官场并不热衷。

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当时的名臣杜乔见到他后称赞说“可以为人师。”得到杜桥的评语后,荀爽大为欣慰,越发埋首案头,苦读经书了。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朝廷有征召,他也不应命。

桓帝延熹九年,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授任郎中。他上书请求进孝道,行三年之丧,正男尊女卑之义,讲究礼制,“省财用,实府藏”,“宽役赋,安黎民”,奏章送上后,荀爽就弃官而走。

荀爽入朝,目的只是上疏,上疏的目的,是为了表达颍川荀氏的政治理念和政治诉求。奏疏的核心是孔子之道,以明礼宽仁为主,目的已达,自然就该走了。后来,有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荀爽便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十多年间,专心著书,被称为“硕儒”。

灵帝光和七年,黄巾蜂起,灵帝刘宏被迫解除党禁。党禁解除之后,五府大将军、太傅、太尉、司徒、司空都征召荀爽,司空袁逢察举他为有道,荀爽都未应命。后来,朝廷派公车征召荀爽,担任大将军何进的从事中郎。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他为侍中,但因为何进于光熹元年为宦官所杀,朝廷的诏命便就此中断了。

光熹元年,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他又征召荀爽为官,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只得受任平原国相。前行至宛陵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在职三天后,又升任司空。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这件事儿给了清流名士们莫大的惊喜,不少人入朝为官。

初平元年,关东义军起兵,董卓在惧怕之下意图迁都长安,他大会公卿商议此事。当时太尉黄琬与司徒杨彪据理力争,反对迁都。荀爽看到董卓气盛,怕他一怒之下杀害二人,于是和缓地说“难道相国是乐于这样做吗崤山以东起兵,不是一天可以平定的,所以要先迁都,以对付他们。这正与秦朝和汉初的情况相同。”

董卓怒气才稍有平息。荀爽此举,等于间接救了黄琬和杨彪一命。

同年,荀爽随献帝迁都长安。荀爽见董卓十分残暴,一定要倾覆国家,他所推举都是一些有智谋的人才,准备与他们一起图谋大事。他也与司徒王允及董卓的长史何颙等为内谋,意图交连关东联军,诛除董卓。可惜,大业未成,荀爽因病不逝世,享年六十三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