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三国枭雄吕奉先> 第174章 风波(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风波(二)(2 / 2)

“哦”吕布有些诧异了。“滚出并州滚到哪里去是滚到鲜卑人哪里去,再回来打我们还是滚到洛阳去抢掠一番”“这个我们不管东羌人必须滚出去”数百儒生一起振臂高呼“东羌人滚出去”

“大胆”吕布大喝了一声,顿时全场寂静了。“军国大事,岂容你等腐儒说三道四三十万东羌人如今已经是我大汉的编户朝廷已经册封阿黛尔公主为护东羌校尉,一如南匈奴故事。尔等竟然要将守卫大汉北疆的劲旅赶走,鲜卑来了你们能上阵杀敌吗谁敢站出来我立刻授予他什长职位,送往五原前线杀敌立功历十战而不死,立即升为屯长”

儒生们立刻就傻眼了,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生怕吕布找个由头把他们立刻派往前线。按理说,本朝的儒生几乎都文武双全,上马杀敌下马理政,可那是经过名士风评过的儒生,是儒生中的精英

州牧府前面的这数百儒生,都是世家大贾出身的官二代富二代,从小就锦衣玉食,从没受过苦,不识稼穑,不知民生百态。偏偏又都以正义的使者自居,占据道德的高度,按照儒家的理想指点江山。

吕布仰天长叹“你们可知道一个什长需要用五颗首级来换屯长更要身经百战一个边军士卒,从军十年也不一定能当上屯长这样的破格拔擢,相当于十年的军中履历你们竟然没有一个敢上前还奢谈什么报国”

“三十万东羌人举族内迁,鲜卑就少了十万战士,大汉就多了十万战士,一里一外,大汉净赚二十万精锐,你说好不好”儒生们是否明白不清楚,百姓们可都听明白了,这样浅显的道理谁听不懂“好”“吕温侯说得对”“谁在说东羌人滚出去,谁就是大汉的公敌百姓的公敌”

“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们肯定都明白,可是你们不愿意明白因为你们心中有华夷之念虽是夷狄,我以中华之心待他,他便是中华虽是中华,我已夷狄之心待他,他便是夷狄圣人推己及人,以抚远人,你们难道不晓得吗竟然存有如此龌蹉之心你们才是夷狄你们要带领百姓离开并州,那就看看,百姓们跟你们走还是不走”“不走”“为什么走”数万百姓吼成一片。

这一番话夹枪带棒,骂人不带脏字儿,只骂得数百儒生满头大汗,面红耳赤。

后世的历史学家曾经记载布闻之,乃振衣出门,顾诸生曰诸君暖衣饱食,岂不知饥民之饥馑呼诸君若稍存仁爱之心,当知并州残破、百废待兴,当思百姓之艰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亦有一腔热诚以报百姓。即便不能,苦学一经,以报朝廷,以全身家,可乎如今来此攘攘,所为者何圣人弟子当如是乎”

这番骂战,以数百儒生铩羽而去而告终。

儒生们虽然去了,风波却没有平息,而是在四处蔓延,大有星火燎原之势。各种各样的流和小道消息迅速地传播着,儒生们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商量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经过有心人的串联,逐渐形成了一个口号逃离并州

“大河之水清兮,可以濯我头,大河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将军伏虎兮,手断华章,圣人之道兮,到此终焉。路遥遥何其远兮,背井离乡”伴随着苍凉的出并州歌,儒生们纷纷套上牛车,骑上骏马,一路向南逃离并州。

其间,儒生们历经艰险,受尽白眼,吃尽苦头,历经数千里,才辗转离开并州地界。迁客骚人,愤懑之气郁结于胸,自然写了许多诗,大多数都没有留存于世。上面那一首出并州歌是作为哀怨之作收录于并州十年记,作为旁证。

离开并州的儒生一共两千三百人,几乎占了当时并州儒生的九成。这些人大多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只有有少数几个人开始思索吕布的做法到底对不对。进而探讨儒家的真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到底是对还是错

此是后话,不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