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粟裕大将之弯弓射日> 第十八章 准备过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准备过江(1 / 2)

 一九四0年四月十六号那天,整训部队连以上干部集中在水西村的祠堂里听报告,在座的有指挥部各级领导干部和集中整训的主力部队指挥员王必成、段焕竞、罗忠毅、廖海涛、巫恒通、徐绪奎等。

陈毅讲了十来分钟,忽然说:“我头有点痛,要去歇歇,粟裕同志,请你接着讲下去。”说完,就离开会场了。

主持会议的首长宣布:“现在请粟裕副指挥给大家作报告。”

粟裕站起来,走到桌子边,说:“好!陈司令要我讲下去,我就捡起这个斗笠戴起来吧!”

粟裕面带笑容,不拿稿纸,侃侃而谈:

“同志们!今天的军事课讲组织战斗。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呢?现在大部分部队在这里整训,准备进行更大的战斗;只有大家懂得怎样组织战斗,才能完成战斗任务,争取圆满胜利。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式武器不断产生出来,同时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范围和规模、战争的形态和手段,都在不断变化,于是军队的指挥关系也在不断演进。从有军队到现在,军队的指挥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火药发明和用于战争之前,军队的装备是刀矛、弓箭、盾甲之类的冷兵器。军兵种只有陆军和水师。陆军主要是步卒和马卒(包括马拉战车)。水师所乘的船只,是以帆桨为动力的楼船和艨艟战舰。打起仗来,兵对兵,将对将,主将打败了,几万、几十万人马也就败了。军队作战的战斗队形和战术,无论攻防都较简单。所以只有简单的指挥关系,通常由军队的主将,以口语或旌旗、鼙鼓之类的信号传达命令,进行指挥。所以可称为司令时期。到发明了火器,特别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使军事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指挥关系复杂起来了,有了参谋处的雏形组织,可以称为“拿破仑时期”。从十九世纪初叶以来,人类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正在进行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更加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的编成和武器装备日益复杂、精良,现代化海空军和装甲兵的出现,使战争由地面扩展到海上和空中,由线式的战争发展成为面的和立体的战争。因此,在军队使用和指挥关系上,也起了变化。作战时,要使各军兵种,在规定的时间和战线上,协同配合,发挥最大威力,取得预定效果,就必须有周密的组织部署,所以现在是组织战斗时期。”

“怎样组织战斗?目前,我们的部队是单一兵种,武器装备落后。这里不谈现代化大规模的组织战斗,但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要打更大规模的仗。打大仗,不像打小仗那样,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这样多人,如果打不好,走是走不了的。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做准备,准备愈充分,胜利愈有保证。……”

粟裕的这个开场白即使让现代那些科班出身的军人来看也不由得十分佩服,因为粟裕没有上过军事院校,粟裕在繁忙的战斗生活中如何获得这些军事知识和理论已经不得而知。当时在座的指战员大都没有系统地学过军事理论,不少人打了十几年仗,取得过不少胜利,但对怎样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在理论上说不清楚,有些事更不太明白。现在听粟裕一讲,如同醍壶灌顶,茅塞顿开。

当时各部装备不均衡,因为新四军的装备靠打仗缴获,有的部队仗打得多,武器装备就好。粟裕现在想将各部的武器装备均衡一下。他说:

“……我们部队都喜欢轻机关枪,当然轻机关枪是好的,但是太多了也不好。你一个连只有三四十个兵,倒有五挺轻机关枪,三个人扛一挺,去了十五个,还有十到二十几个步枪兵,轻机关枪又不能上刺刀冲锋,子弹打光了还抵不了一支步枪的作用。所以轻机关枪多固然是好的,但一定要兵员充足,步枪兵也要按比例增加。要懂得现在我们弹药来源困难,解决战斗主要不是靠轻机关枪火力,而是要靠步枪和刺刀。国民党军队打仗,通常一丢就是几十挺轻机关枪。他们一个班就有一挺轻机关枪,一挺轻机关枪要三个人管,负伤一个,就要两个人救护,就去了三个;负伤三个,就要去掉九个,结果轻机关枪没人扛了,只好丢。过去,我们有的部队也是轻机关枪太多,所以在作战中也丢了一些,很可惜。我们准备来一个抽肥补瘦,适当地调整一下,希望轻机关枪多的部队不要舍不得。弹药的情况也是有多有少,也要作适当的补充、调剂。此外,在战前所有的武器装备都要进行擦拭、检修,防止武器锈蚀、弹药受潮。……

刚开始听到粟裕说到枪时,江抗二团的徐绪奎和军需官黄志远等人都有些紧张。如果要抽肥什么的,其实说的就是他们的“江抗”二团。

“江抗”部队全名是“江南抗日义勇军”,是王必成率领的二团和叶飞、胡发坚率领的六团各一部东进到江阴和上海一带后与梅光迪领导的江南抗日游击队、朱松寿领导的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发展起来的部队。由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焜任副总指挥。后来因为那一带有国民党忠义救**在活动,为了避免摩擦,“江抗”主力由叶飞率领西撤,到扬中县与管文蔚的挺进纵队合编,下辖四个团,称新四军挺进纵队,叶飞等人率三个团渡过长江到扬州、泰州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徐绪奎的江抗二团留守丹北地区。叶飞东进时,只有六百余人,武器仅占百分之六十,其余是梭标、大刀,手榴弹每人还摊不到一枚。可是现在部队扩大到五千余人,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机枪特多。一九三九年军部的科长吴肃陪同史默特莱视察“江抗”部队,“江抗”部队接到军部的指令,把东进缴获的机关枪都摆出来了,吴肃拍照以后,军部就按照照片上的索要。过了几天,陈毅看到“江抗”武器装备好,又要叶飞拿出部分机枪分给江南的部队,于是又调走了五十多挺轻重机枪。他们给这几手弄怕了,缴获了装备再不敢炫耀了,“江抗”二支队的廖政国还叫人把一部分机枪零件拆开,用麻布包起来,让炊事班挑着,每个连打了三挺的埋伏。其实谁都这样,要其它的可以,要枪就不怎么想得通。这些枪可都是用血用命换来的,一听说要调剂,都不太情愿。

粟裕说的朴实而又深刻,所以徐绪奎和他下面的那些营长、连长明白过来,变得心甘情愿。

部队整训后,战斗力大大提高。但到底向哪个方向发展仍未做出决定。这时江南的情况复杂多变,陕北延安加强了对江南指挥部的领导,到了四月下旬,江南指挥部可以和延安直接通电报,二十一日,粟裕和陈毅等四人联名向中央发电报,建议皖南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东移苏南,提出“皖南、苏南分则力弱,合作可以开展局面”,“应先放弃皖南,集中全力发展苏南,直到海边”。中央收到电报后,复电项英,重申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方针,不同意由江南抽兵到皖南,指示“江南陈毅同志应努力向苏北发展”。

向苏北发展,就是要过长江去。

五月四日,机要科工作人员将中央电报呈到陈毅手中,陈毅看后当即递给粟裕。

“……在一切日本战领区和战争区域,应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坚决执行防共反()共限共政策,我们应强调斗争,不应强调统一。在应付全国性的突然事变的问题上,也只有采取斗争的方针,才能使全党全军在精神上有所准备,工作上有所布置。……”

第二天中央又明确指出新四军一、二、三支队主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不是在溧阳、溧水、郎溪、广德等靠近中央军之地区,而是在苏南、苏北广大敌人后方直到海边之数十个县,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要陈毅在吴淞口至南京之间及芜湖以西长江两岸控制多处渡口,速令叶飞在北岸扩大部队,建立政权,不要顾虑顾祝同、韩德勤、李明扬之反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