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中华再起>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台湾(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九章 收台湾(三)(1 / 2)

 第三百二十九章收tái wān{三}

在日本控制tái wān时根本不像他们自己宣传的那样对待tái wān人民和自己国民完全一样,日本统治时期,虽然在法律上tái wān人被看作是“日本人”中的“少数民族”,但与“纯正”日本人相比,tái wān人受到了很大的歧视。在经济表现和统治上的表现就是一方面。日本是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资本出于追逐利润的天性,当然也会对tái wān的经济近代化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在tái wān进行人口调查、水利建设、改进农作物、推行使用化肥、交通建设等。但是这些所谓的“成就”是资本主义扩展的结果,近代化水平越高,日本殖民者得到的越多。实际上,由于日本垄断资本的肆意扩展,tái wān本土的民族资本毫无出路,全台同胞几近沦为日本廉价劳动力,这对于tái wān的近代化而言完全是个压制。另外,这些现代化企业不但生产了财富,实际上也代替了警察的监视任务。

大规模的工厂集中了新型的产业工人,也集中了权力的实施对象。194o年shou fu tái wān战争爆之前全部工业部门雇用了238856个tái wān人和19536个日本人,日本人多数为管理者,tái wān同胞则几乎全都为产业工人,日本人占tái wān人的8%左右。据战后1946年统计,tái wān的官吏和警察总数为5oo6o4人,tái wān总人口为5768711人,日本人占tái wān人的比例也是8%。暴力机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比例和经济生产企业管理者与产业工人的比例惊人的一致,反映了殖民地权力的同构性,以及掠夺实质。

另外,tái wān的近代化也不像日本人所说的一般,都是日本人带来的。实际上,tái wān的近代化起始于清代任tái wān巡抚刘铭传主政tái wān时期。他在任内{1885年~1891年}大力推行加强海防、建立自立之省的“新政”,成绩卓著。在台北设电报总局,架设水6电线14oo余里,并在澎湖、彰化等地增设报局;创立新的邮政制度,台北设邮政总局,在全岛分设下站、腰站、旁站43处;行邮票,邮路远达厦门、广州、上海、香港等地,是全国最早的自办邮政业务,比清政府成立的邮政官局还早八年;修建台北至基隆、新竹和基隆至新竹的铁路,这是全国最早的自行集资、自行主办、自行掌控的自建铁路;鼓励民间富商集资兴建台北街市,走马车,安电灯,引自来水,修造铁桥,使台北成为当时中国比较繁荣的城市。刘铭传还主持了tái wān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丈量土地活动,兴办西学堂,聘请外国教师任教,为tái wān培养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人才。在刘铭传治理下,tái wān面貌大变,同时起步岛内的近代化与中国治海近代化,实为开启tái wān近代化建设之第一人。

日本之所以这样宣传是因为岛内所有的近代化企业都在日本人的人控制之下,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抹杀以前tái wān人民自己的建设成就。

在教育方面,日本人有意识的差别对待又是一个体现,在日本统治期间,殖民当局早在1896年就分别设立了最早的日语教学机构“国语学校”,“国语传习所”。“国语学校”类似以后的中学,传习所又分为甲、乙两科,分别以chéng rén和儿童为对象,其目的是“对本岛人教授国语{日语},作为日常生活之用,并养成本国之精神”。日语教育非常严厉,在学校不准讲汉语{tái wān话},一讲汉语即施予各种处罚。

1919年殖民当局chu tái所谓“内地延长主义”,又称“同化主义”。为防止中国人接受高等教育,从中等教育开始,就限制中国学生所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上由日本人独占,而且除了医学专门学校及台南高等商业学校外,其他一切高等学校都在日本国内举行考试。教学内容是以传播殖min zhu义文化为主,有关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均在被排挤之列,以从根上切除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初级教育阶段,中国儿童就读的则是“公学校”和“国语传习所”及“教育所”{高山地区的原住民儿童就读},无论在什么学校,都把日语当作基本语言。

此后日本在tái wān更积极地普及教育和推广日本语。193o年tái wān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3o%,到1938年增为5o%,194o年更增加到72%。193o年tái wān懂日语的人不到1o%,1937年猛增为4o%,1939年更增加到6o%。“皇民化”运动不仅是从语言、文字上做文章,宣扬“日式文明”,还强迫中国人从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时令节气等方面向日本方式看齐。殖民当局严禁tái wān民众信仰民间的各种传统宗教、神灵,烧毁tái wān民间祭祀的诸家神灵,专设日本的天照大神,并且强令在1o月27日各行各业都要祭祀;中、小学则规定每月1日、8日、15日都要按时cān bài神社。

第17任总督小林跻造在1936年9月到任不久,即开始大规模推行“皇民化”运动。1937年9月3o日,日本殖民当局在台北市公会堂召开“{日本}国民精神总动员讲演会”,“皇民化”运动就此正式开始。其主要内容是,进行qin ri思想宣传和精神动员,极力消除tái wān民众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殖民当局认为“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日本的殖民统治来说,tái wān人具有高知识水平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们主张在tái wān只进行很有限的教育,实行实际上的“yu min zhèng策”,并宣传tái wān日本化。1925年成立台北帝国大学,但这所大学里收容tái wān子弟很少。一般tái wān子弟只能上像医学专修这样的专门学校、职业学校,其目的是为了接受技能等实用性培训以满足日本统治的需要。很少人有机会接触文科性的精英教育,这些教育都要到日本本土去上。足见日人在台殖民教育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提升台人的文化与知识,而是为了完全把tái wān给从文化上抹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