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冲冠一怒为红颜> 一,争国本和议大礼争出来的荒唐(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争国本和议大礼争出来的荒唐(三)(2 / 2)

看看,内阁和各部委的秘书及科员都没了——“曹署皆空”,全都是光杆司令,这还怎么办公?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光杆司令,全国也没剩几个了,南直隶的九卿只剩下了两个,六部尚书也只剩下了一位,这国家机器还怎么运作?

万历罢工时间到底有多长,还真的不大好计算,没有非常准确的记载,但根据《明神宗实录》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记载,御史翟凤翀在一份奏章中曾说:“上不见廷臣,又二十五年矣。”因此一般来说,大家认为他至少罢工了二十五年。

只是说句老实话,说万历搞罢工还是有点冤枉了万历的。

因为万历并没彻底罢工,他其实还是在上班的。只不过他不上班打卡了,做了个“自由职业者”,也就是采取了在家办公的SOHO方式,虽然他躲在宫里不见人,可照样还是会批批奏章下达些谕旨的,但如果看见不中意的奏章,他就不搭理,当然也死活不去见外边的那些大臣们。

因为皇上我一旦见了你们,你们就要唠唠叨叨地和我理论个没完没了,搞得朕十分心烦,干脆不见了(Lǐao)。

不过万历虽然不上朝办公,可如果你官够大又够敬业又有耐心,还知道去走福王的门路,那么应该还是有可能去皇宫见他的,我估计跑个几十次大约就应该可以见上一面,只是这难度确实大了些。可皇上不上朝在家SOHO,那你们大臣有什么事跑去他的住处等他接见,说起来这也是自然——谁叫你们不让万历立福王为太子呢?

反正万历就此抱定了你们不让我称心如意,我也不让你们快活的想法,大家就这么耗着,看谁能耗得过谁。

于是这一耗就是二十多年啊,终于,万历把大臣们耗得老死、病死了不老少,因为病退和父母去世要守孝离任的也不老少,离休干部也产生了不老少,多少算是出了口气。

只不过这么一来,大明朝官职出现的空缺之多,也蔚为壮观。据《明史》叶向高传记载,只是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南北两直隶六部就缺尚书三人,侍郎十人,科道官九十四人,各地巡抚三人,布政监司六十六人,知府二十五人;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后,又有不少大臣径自疏辞而去,政府办事机构十室九空,此种状态,别说是中国历史之最,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没有哪一人哪一朝可比的。

叶向高的奏章中,还说道本朝因为“都御史十年不补,弹压无人”,所以朝廷风纪一落千丈。

可在这事上,万历皇帝这么做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在的。

那御史乃是个言官,做个不是很恰当的类比,大约就相当现在的纪检委,干的就是纠察风纪的工作,上面说的那位翟凤翀指责万历不上班就是个例子,你看他都管到皇上考勤上班打卡这件事上来了,难道万历还会和自己过不去,再去多弄几个御史出来给自己添堵?

显然不可能,门都没有。

不过大官可以不任命,那些基层干部还是要的,不然大明朝的赋税和收入可就成了问题。可即使这样,那也还得要大臣们先去求神宗才可以,不然一样不给办。譬如当时应该由万历皇帝自己考选的科道七十多位天子门生的任命,就是靠着叶向高连上几十道疏奏,这才在二年后姗姗来迟。

其实为一件事写个几十封上疏,还不算是多的,为一件事上奏章的最高记录,我估计大约还是叶向高创造的。

他为了补阁部的空缺,曾经连上一百多道疏奏。

叶向高和万历之间的关系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两人客客气气地你上疏,我不理,你继续上疏,我继续不理,这么来往个几十上百次却都丝毫不动一点火气,一样的话说个上百遍也不嫌烦,这脾气之好、涵养之高、韧性之强,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说实话,叶向高和万历两人的这份近乎偏执的执着劲和令人瞠目结舌的好脾气,着实令人叹为观止(8),叫我相当景仰。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