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冲冠一怒为红颜> 一,争国本和议大礼争出来的荒唐(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争国本和议大礼争出来的荒唐(三)(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闲话说过,再回到正题。

话说“大礼议”这场纷争,最后自然嘉靖帝是大赢家了。只不是从此以后,那嘉靖帝竟然对这打板子的办法有些上瘾。

因为他发现,对那些不要命的硬骨头读书人,如果你和他们争论之后再砍他们的脑袋,反而会成全他们忠臣和诤臣的名节,而且还真有不少朝臣和读书人都指望着靠和皇上顶牛,然后争论之,争取朝野舆论支持,这样一来即使皇上最后把他们下了狱、砍了脑袋,也成就了他们千古忠臣的大名,而皇上却会被扣上一顶暴君的帽子。

所以,按照正常途径去定罪杀了他们,还是要不得的。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千万别和他们讲什么道理,坚决不争论,这样就不会留话把,随便找个茬直接把他们拉下去扒光裤子打一通屁股拉倒,看着很不爽的就打死,一般不爽的打残,小小不爽的打伤,这样最多也就能说皇上脾气不大好而已。也确实,舍此之外实无既可以泄皇上之愤,又不让那些前赴后继争着和皇上过不去的大臣得名声的法子了。

在《明史》的《刑法志》中,对这种现象就有着这样的记载和评论:

(嘉靖帝)中年刑法益峻,虽大臣不免笞辱。宣大总督翟鹏、蓟州巡抚硃方以撤防早,宣大总督郭宗皋、大同巡抚陈燿以寇入大同,刑部侍郎彭黯、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卿沈良才以议丁汝夔狱缓,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以子弟冒功,皆逮杖之。方、燿毙于杖下,而黯、侨、良才等杖毕,趣治事。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又因正旦朝贺,怒六科给事中张思静等,皆朝服予杖,天下莫不骇然。四十余年间,杖杀朝士,倍蓰前代。

正因为如此,嘉靖一朝大臣被廷杖打屁股的数量之多,可说是历史上排名第一的。排名第二大约是嘉靖的前任,那位喜欢给自己封各种大将军封号的明武宗正德皇帝,他也十分喜欢打人屁股。在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大臣“谏南游”时,他分两次合计打了一百六十八位劝阻自己南游的进谏大臣屁股,共打死十五人。

“大礼议”和“谏南游”事件,除了其政治意义外,也是有明一朝打屁股记录的保持者,这规模最大的两次朝臣被集体廷杖一起打屁股的事件。

到了万历朝,由于明神宗在“争国本”之后的罢工活动搞得比较彻底,压根就不搭理大臣们,所以竟然是大明朝能打大臣屁股而打得最少的一朝,几乎没多少人挨过他的板子。反倒是万历前期张居正任内阁时期,张居正替皇帝打了不少大臣的屁股。

最让人哭笑不得且很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后终结廷杖这个极具羞辱性质的刑罚,从此保全了大明朝朝臣和士大夫们体面和屁股的,竟然是这些士大夫恨之入骨的大宦官魏忠贤。

不过魏忠贤虽然替他们保全了尊严,却会夺去他们的性命(6)。

不知此当为幸耶,亦或为祸耶?

暂且按下打屁股这节不表,接着说皇上罢工的事。

皇帝罢工这等做法,对庙堂社稷危害之严重,论著颇多,已无需我再多说。我只说因此而出现的各种具体事例,其荒唐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之最,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礼部尚书王家屏因大旱上疏曰:“陛下又深居静摄,朝讲希临。统计臣一岁间,仅两觐天颜而已。间尝一进瞽言,竟与诸司章奏并寝不行”(7),因此愤而辞职。

不过这位尚书大人其实脑筋是不大灵光的,因为他自己都说了:“诸司章奏并寝不行”,那么他就应该想到,这封辞职信肯定也会遭遇同样命运——“并寝不行”,呈上去之后必然有如泥牛入海一去无踪影,万历帝是不会给他想要的答复的。

万历皇帝的罢工,固然让臣子们连辞职都辞不成,但更严重的是那些大小衙门里因病因事造成的职位空缺,也因此无法及时补缺,这导致了当时国家机器的各种零部件乃至关键的大部件都严重缺损。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十月,首辅叶向高上任时,由于万历长期不理朝政,此时朝中“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叶向高曾在几道疏章中这样说道:“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止存其二。天下方面大吏,去秋至今,未尝用一人。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今六卿止赵焕一人,而都御史十年不补,弹压无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