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活得真累> 第二十一章 论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论战(1)(2 / 2)

乾军弱小不是因为崇文抑武,而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花了许多的冤枉钱。再加上是战是和,举棋不定,缺乏稳定而贯彻的对外方针,往往是得过且过,习惯于临时抱佛脚。再加上内部的党争,极大的消耗了国力,这让大乾朝有着压倒性的经济实力,却败于辽、金。

在前朝,前期实行的是府兵制,后期实行的是募兵制。府兵制,属于是半农半军类型,并非是职业军人,拿起刀剑就是兵,放下刀剑就是民,奉行的是藏兵于民,独特的军制让藩镇割据没有生存的土壤。

而在前朝后期,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的崩溃,只能实行募兵制。募兵制,必然滋生任人唯亲,也必然滋生藩镇割据,于是前朝末年军阀割据,混乱不堪。直到大乾朝时,才采取各种措施,消减了募兵制带来的弊端,但军队战斗力也是急速的下滑。

士兵由半农半军,向着职业军人转变,有曾经的府兵制向着募兵制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大乾朝的募兵制搞的很好,只可惜,一直用金钱打造军队,缺乏信仰,于是完全是一群散沙。

而大乾朝又流行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鼓励“乞丐”和“闲散人员”的人来当兵,当兵本身就是就业,是缓解灾害,缓解土地兼并的手段。结果缓解了就业问题,可是士兵战斗素质却是下降了。

在前朝,精英阶层,最优秀的人才都去当兵。主力部队,士兵主要由世家子弟和归化胡人年轻贵族组成,他们多数都是有着田地、品行良好,接受过儒家教育,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

而归化的胡人青年贵族们,大多对强大的前朝有一种近乎宗教信仰般的崇拜,他们试图通过拼死作战,来获得前朝对他们的肯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前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纷乱,留下的教训太严重了,大乾朝为了防范武人作乱,制定了诸多政策。这固然让弥消了武人作乱,可是也消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一个极为纠结的问题,边患严重需要强军,可是强军又会造成藩镇割据!这是一个极为难解的死结!

前朝的国都,数次被外敌攻破,可是很快被收复,因为前朝的强藩太多了。这固然容易形成藩镇割据,却也让边关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即便是外敌攻破了国都,也是无法动摇帝国的根基。

而大乾朝,恰恰相反,实行的是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收回地方的财权、军权等等,在大乾初年国都附近汇聚着八十万的禁军,而在各个州府则是五十万之多。

也就是一些州府,如扬州、杭州等地军队不过几千人,而在一些小的州县人数不足千人。这种格局,有限的防范了军阀割据,想要造反,可谓是要钱没钱,要兵没兵。

但是这种格局缺陷也是致命的,若是在天下太平时,还没有什么,若是在天下动荡,尤其是边患不断,国都附近禁军急速糜烂的情形下,则是致命的,甚至可以导致亡国。

国都附近号称是八十万禁军,实际上也有六十万之多。却是典型的战五渣,将军比士兵跑的快,士兵比老百姓跑的快。空有二十万大军,面对金军八万人,却是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要言和,割地赔款,送女人,叫爷爷。

为何如此,大乾朝有二十万军队守城,金军有八万军队攻城,乾军比金军人数多,又是守城,却恐惧不安,为何如此?军队战斗力太差了,无法带来安全感,大乾朝上下为何一片求和声,固然有君臣性格软弱的缘故,也有着乾军战斗力太差的原因。

军队不硬气,说话没底气。<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