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红楼三十八 反串 一(1 / 2)

 ““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看题目即一清二楚诗社的真正“主角”是谁,

““话说宝钗湘云二人计议已妥,一宿无话。”,曹雪芹现在比较惯用“话说”、“一宿无话”之内,其实可见曹雪芹下笔已经相当有成熟度(xx注:难道只要有“话说”、“一宿无话”就是相当有成熟度?(外人注:你自己去想吧))

““湘云次日便请贾母等赏桂花。贾母等都说道:"是他有兴头,须要扰他这雅兴。"”,这是贾母,果然善解人意,

““至午,果然贾母带了王夫人凤姐兼请薛姨妈等进园来。”,皆是贾府重量级人物,

““贾母因问:"那一处好?"王夫人道:"凭老太太爱在哪一处,就在哪一处。"”,王夫人显然是没什么主意的,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于是凤姐儿当仁不让,这一句“看着水眼也清亮”更是“压轴”好句,定让贾母听着也“眼一亮”,

““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正是如此,

““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经这一描述,果然好去处!

““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凤姐儿为本回诗社开了个好头,前面的“看着水眼也清亮”,这里的“竹子桥规矩是咯吱咯喳的”,虽无“诗句”,但很有“诗意”,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描述得怎样?果然清雅,

““贾母喜的忙问:"这茶想的到,且是地方,东西都干净。"”,贾母如何不喜欢?平时在屋内或在看戏的楼上待多了,这样的地方可来得不多,

““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湘云这句话无意中可为宝钗大大“加分”了,

““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先见其景,心喜,又听其话,心赞,宝钗在贾母心中的感觉不言而喻,

““一面说,一面又看见柱上挂的黑漆嵌蚌的对子,命人念。湘云念道: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为后面的斗诗开始慢慢作铺垫,

““贾母听了,又抬头看匾,因回头向薛姨妈道:"我先小时,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阁‘。我那时也只象他们这么大年纪,同姊妹们天天顽去。那日谁知我失了脚掉下去,几乎没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被那木钉把头碰破了。如今这鬓角上那指头顶大一块窝儿就是那残破了。众人都怕经了水,又怕冒了风,都说活不得了,谁知竟好了。"”,这个小插曲很有趣,让整个内容显得很真实,而且,诗意是诗意,“现实”也可能是“现实”,

““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凤姐儿如何会错过如此好机会?这开头一句话就极入贾母之心,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这想象可称绝妙,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奇效,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这是最佳笑点!

““未及说完,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因为谁能有她这样“别致”堪称“绝妙”的笑话?

““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虽是拿贾母“取笑”,但“取笑”得何其好也!所以贾母的“恨的我撕你那油嘴”其实原意是“爱死你这张嘴了”,

““凤姐笑道:"回来吃螃蟹,恐积了冷在心里,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开心,一高兴多吃两个就无妨了。"”,圆得也很溜很好,

““贾母笑道:"明儿叫你日夜跟着我,我倒常笑笑觉的开心,不许回家去。"”,贾母此话,对凤姐儿的喜爱之意尽显,

““王夫人笑道:"老太太因为喜欢他,才惯的他这样,还这样说,他明儿越无礼了。"”,王夫人这是圆场的话,王夫人如果是贾母,其实应该是不太喜欢凤姐儿这样说话的,其实可见凤姐儿和贾母的缘份,

““贾母笑道:"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贾母深知当时封建礼制的虚伪性和扼杀性,

““说着,一齐进入亭子,献过茶,凤姐忙着搭桌子,要杯箸。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凤姐儿的“礼节”知道得如何?礼节不可全废,但不可因此僵化了思维或思想,曹雪芹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凤姐吩咐:"螃蟹不可多拿来,仍旧放在蒸笼里,拿十个来,吃了再拿。"”,凤姐儿所谓安排得井井有条,

““一面又要水洗了手,站在贾母跟前剥蟹肉,头次让薛姨妈。薛姨妈道:"我自己掰着吃香甜,不用人让。"凤姐便奉与贾母。”,这种礼节大概是曹雪芹虽然不说推崇,但应该是赞同的,但同时也强调不能强求人去遵从,

““二次的便与宝玉,又说:"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这绿豆面可讲究了,可能尤其讲究其中中的“色”(xx注:经常洗手,讲卫生也一定是曹雪芹强调的(外人注:这个都知道的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