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恐怖之城已更新:第六十七章**再回)
“黛玉会说些什么?”小戒问。
“我怎么知道,”小猴笑道,“我不懂参禅,也不懂宝玉。”
“仍是第二十二回,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如此好戏,三人如何能错过?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听起来好象莫名其妙,但宝玉如果真到了悟出禅机的程度,定如老和尚一般,微微一笑,甚至笑都不用笑,一两句甚至一两个字就能答出来,比如说可以回答象“贵不足羡,坚不足喜”,或“贵如清风,坚如溪水”,或甚至,“贵为何物,坚又是啥”,
““宝玉竟不能答。”,宝玉隔了一晚上,禅机早跑到梦乡中去了,现在仍是一混沌之“俗人”,所以一想着我有何贵呢,何坚呢,自然不知该答什么,
““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虽是如此说,但如果真说出有禅机的话,也不一定是真悟得了禅机,所谓尘世之心不死或不灭或不空,或不经历纷繁复杂的尘世之心,是不可能真悟得了所谓禅机的,而可能只是把握了禅之空、幻、灭的基础,而说出一些“伪禅机”的话来,当然,能说出“伪禅机”的话来,呵呵,已经是很不错了,否则,黛玉宝钗等人岂不是都会去作尼姑?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黛玉的意思是前面这些个太深奥了,写得出,却理解不了,别糟塌了此禅机之语,
““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连最高境界是什么都没有,这才叫干净呢!看起来是更“深一层”,但实际上是嘲笑宝玉,不过在佛的山下看了山上一眼,就以为怎样了,此时不如回来“干净”吧,因为,你宝玉离佛的山脚都差得很远啊,估计要踏到上山的第一级台阶,还要个几十年的,
““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听起来是勤学修佛,但另一层意思却是眼中仍有尘埃,甚至时时都会有尘埃在身,所以要勤拂拭,以“保持”菩提树身和明镜台心,
““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听起来是很美啊,又是菩提树,又是明镜台,又是勤拂拭,一副一心勤修佛的样子,
““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一切物皆“非”和无形,四大皆“空”,“境界”高出神秀整个至少半个天的距离!神秀还在半空,所以能惹些尘埃,而惠能已到了无尘之天,连尘都没有,什么树啊、台啊自然更没有了!
““五祖便将衣钵传他。”,当然该传他,但如果是深谙此禅机之语的人在只是在“测试”时说出的呢?所以,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一个小传说,真正要传的人,不但看他说什么,还看他这许多年是如何做或如何实质变化的,
““今儿这偈语,亦同此意了。”,所以,前面宝玉应该答:我也不是宝,我也不是玉,本来无宝玉,何处来贵坚?
““只是方才这句机锋,尚未完全了结,这便丢开手不成?"”,丢开手远离尘世,呵呵,谈何容易!
““黛玉笑道:"彼时不能答,就算输了,”,已经证明宝玉无此慧根,
““这会子答上了也不为出奇。”,告诉你方法和答案了,自然答上也不出奇,
““只是以后再不许谈禅了。”,宝玉如果再谈禅,犹如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