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农业专业化经营
何夕浅薄的知识,其实一直在担忧。
安置六十万人口在北京城中,虽然没有发什么安置费用,但是实际上,这些人都被正在修建的北京城工程,与各地配套的工厂给吸收了,整个北京城工程大概有四十万人之多。
毕竟六十万人口不可能都是男丁。如果加上工厂的工人,大概有五十万人在何夕的指挥棒下工作。
虽然说,市场工价压得很低,但是平均下来,每一个人用工成本在一两左右的。这个成本,并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工钱,还有商社在这个人身上赚的钱。
也就是两个月以来,何夕投放在北京市场上两三百万两。
北京城外卖葱油饼的,也从一个大铜钱四个,变成了一个铜钱一个。
如果不说,何夕用北平的军粮平抑粮价,粮食价格即便没有动,否则还会升得更快。
何夕觉得市面上的钱,急需一个流动的方向。
何夕几乎想了很多,想来想去,还是农业上。
百姓有了钱,官员有了钱,商贾有了钱,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买田置地。而北方地广人稀,土地买回来没有人打理,也是不行的。
何夕觉得,提供农业效率的牲畜,与提供农业效率的新型农具,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牲畜不用说了,燕王那边有。而且燕王也要支援他。何夕觉得将直接支援,换成采购牲畜好好多了。在民间牛的价格要比马贵,虽然说草原上的牛,没有经过驯化,不懂得犁地。但不管怎么说都是牛,燕王这里牲口数百万,不说多的,十几万头牛过来,也就近百万两银子了。
而且农具生产很简单。各自军用武器,乃至工程器械都生产出来,这些农具生产更是如此吃饭喝水一般,更不要说,因为维持军械生产,在这方面产能极大。
可以将农具的价格打得非常便宜。
使用却不简单。
原因无他,如果仅仅是人力的话,农具带来的效率是有极限的。而且人力能开采范围也是有极限的。很多时候,就造成这样的情况,那就是百姓琢磨了一下,虽然这东西用得很便利,但是家里地就那么大,多费些力气就行了。
农民的力气是不值钱的。
如此一来,这些农具根本卖不出去。即便农具再便宜也不如农民的力气不要钱。
但是而今,杨士奇提醒了他。
因为北京的原因,远的不说,整个河北地区,估计不会有人愿意,去当佃户了。
无他,不划算。前文说过,开垦荒地容易,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秉承的态度。支持开荒。其次,就是报酬不划算。
一个人能照顾的土地是有极限的。一家人齐齐上阵,能照顾的也不过三十亩上下。北方亩产也不过二石有余,如此一来三十多亩,也不过七十多石。赋税不过两石左右,但是服役等花费,不在少数。加起来估算到十石粮食吧。地主收租,不多说,五五分吧。一年下来,也就是三十石的收成。一年五口吃饱,每年三石,这已经很少算了。也就是十五石。
这还是丰收的情况,但是种地风险,更多在于不确定性。
就好像这一场水灾,一点收成都没有?怎么办?
而一家最少两个男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