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悄悄出长安入东郡,挥了挥手,留下了一份真炽感动的《白马篇》,带回来一封曹操亲笔上书投效的表文――当然,荀攸还不负刘协期望地带来一封曹操上书改革的谏文。
当刘协看到这封谏文的时候,嘴巴笑得都有些合不拢了。他曾经想过,曹操这家伙会很上道儿,但他却没有想到,曹操竟然这么上道儿!
那篇谏文当中,曹操完全不像钟繇、杨修或荀攸这种士族谋臣那般谨慎和含蓄,开篇的第一句,曹操便直言大汉近几十载盛极而衰的原因,就是因为豪强士族尾大不掉,导致土地兼并、民生凋敝。其用词之激进恳切,怨气之深重,仿佛那些士族豪强抢了他曹操媳妇儿一样。
但刘协不得不承认,曹操的确不愧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一篇正统的谏文,都让他写得这般文采斐然。其中除了大段鞭辟入里的剖析外,曹操还理论结合实际,追古论今。提到昔日光武皇帝之时,郡国收田租三十税一,百姓深感大德,勤做耕种之事。
又以孝章皇帝诏令,开常山、魏郡、清河、平原之荒,悉以赋贫民的事例,道出才有了今日袁绍与公孙瓒争夺的这片河北丰饶之地。
最后,曹操几乎是批判一般,说出朝廷恩德普降,世家豪族却还在兼并良田美业、山林湖泽,穷苦百姓不能温饱,富家之产优于公侯的汉室现状。直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亚圣古训。提议天子当雷厉风行,效仿光武帝杀欧阳歙而度田行的故事,大刀阔斧改革朝政。
刘秀杀欧阳歙这件事,刘协自然是知道的。昔日光武帝刘秀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为的是便于征收赋税。可是地方豪族田产优越不愿意上报实数,就编造数目隐瞒兼并。
当时的欧阳歙官拜大司徒,他乃《尚书》名家,又是光武帝的开国功臣,却仅仅因为度田不实就被下狱。当时他的弟子和不少官员纷纷上书鸣冤,可是光武帝为了考核田产、抑制豪强,置众议而不顾,杀鸡骇猴还是把欧阳歙给处死了。
曹操居然在这封谏文上提出此事,明显是要跟那些士族豪强开撕了。
而这一点,也是刘协大叹曹操‘十分上道儿’的根本原因。这封谏文只要拿到朝堂之上,不管那些士族大阀如何想揣着明白当糊涂,都知道刘协究竟有什么用心了。但偏偏,这些士族大阀还都不能直接同刘协作对,毕竟,这事儿是曹操说的,他们想要开炮,也只能跟曹操打口水仗,刘协是半点都惹不上这点骚。
看完这篇谏文,刘协感激莫名之余,都有些心虚起来。不管怎么说,他让荀攸出使东郡时拿的那篇《白马赋》祭文,还是人家曹老板儿子的大作――虽然,那位曹植下个月才会来到这个世界。
“真想不到,曹爱卿竟是如何耿直奋勇的汉室忠臣,若早知天下还有此刚烈的汉臣,朕又何至于困守深宫,百无一策啊。”刘协将手中的谏文摩挲了许久,都舍不得放下,直看了六遍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向荀攸笑着说道。
堂下的荀攸自然知道刘协这话是反话,但身为臣下的职责,他觉得自己还是要提醒一下刘协,曹操可不是一只乖顺的小花猫人物,而是一头正准备挣脱牢笼、饥肠辘辘的猛虎:
“陛下,此封谏文得来绝非侥幸。微臣敢断言,在东郡之时,曹孟德已经看出陛下用意。他之所以这般投桃报李,自有忠心汉室的一面。但更多的,恐怕是陛下与曹孟德二人心照不宣、各取所需罢了。”
对于荀攸的提醒,刘协看起来并未有多少动容。但事实上却非如此,因为刘协穿越过来之后,便一直将曹操当做一位潜在的最大对手。而当一种堤防过多过重时,反而就会使人在平时看起来更加平淡冷静。这倒不是说刘协对曹操已麻木到不在意,相反,是他已将这种堤防融为本能。
所以,刘协从坐席起来,来回缓缓地在宣室殿中踱步,脸上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神情,向荀攸回道:“朕自然知晓这些,否则,也不会找他曹孟德为朕代言。”
听到这番话,荀攸微微闭了闭眼睛,随后也轻轻地露出了与刘协一般无二的笑容。因为,他已经听懂了刘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