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当时条件所限,挖掘运河全靠人工完成,修河是民工的一部血泪史。天籁小说』相传,隋炀帝派遣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征天下15岁以上的男丁,共征了36o万人。同时还采用5家抽1人的方法,负责民工的后勤保障。他还派了5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督工。由于劳动强度大,又严刑苛责,不到1年,36o万民工竟死了25o余万人。这条条人命都记在了隋炀帝头上,让他甚至有过天下第一暴君秦始皇的势头。
而相传隋炀帝修运河的目的,更是让人觉得他昏庸无道,竟是为了去扬州看琼花!公平地讲,隋炀帝的确喜欢游乐,在位14年,出外巡行不下1o次,但他并不是为了看区区琼花就会要25o万条人命的昏君。589年,他才2o岁,就当统帅灭南陈,之后平定江南叛乱,北上击破突厥,屡有战功。他也有文采,写一手好诗,《全隋诗》里现在还有他的诗作4o多。35岁登基时,光从年号“大业”就能看出他的雄心壮志。开凿大运河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目的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就是为了调配物资,巩固政权之用。
只可惜隋炀帝只懂得建功,不懂得惜力。他自己精力充沛得惊人,便以为天下没什么办不成的事。但整个国家却跟不上他的节奏,民力不堪,隋炀帝还火急火燎地搞“大业”,又是东征高句丽,又是巡游显摆。也难怪百姓恨他入骨。
在历史的众说纷纭中,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算是对隋炀帝作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贯通南北,流经今京、津、陕、豫、冀、鲁、皖、苏、浙九省市,沿线交通便利的地方,往往能聚集相当数量的人口和物资,于是,一系列“运河城市”应运而起。隋唐时期的汴州、扬州、苏州,明清时期的济宁、淮安、镇江等,都是水6交通的枢纽,皆因河而兴。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见当时城市经济的繁华。
传说张择端年轻时,专门靠为寺庙绘画而谋生,尤其擅长画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因为画得好,有了名气,汴京相国寺便把他请到寺中,包吃包住,好让他为自家墙上添几笔香墨。
一天,宋徽宗赵佶去相国寺上香,听说才华横溢的张择端住在寺中。因为皇帝本人也是绘画高手,就来了兴致,亲自命题,让他画一幅能表现北宋汴京繁华盛景的图。张择端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提出条件,说不能把他关在皇宫,要找一个安静的农舍作画。宋徽宗同意了。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终于创作出了《清明上河图》。宋徽宗见此画后大喜过望,把画收入皇宫。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到北方,藏于北宋皇宫的《清明上河图》也被金兵掠走。为了让在杭州称帝的宋高宗赵构不忘国耻,张择端闭门谢客,呕心沥血,重新绘制了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于宋高宗。而宋高宗却压根对画不感兴趣,直接把画退给了张择端。张择端看到画作被退,而高宗丝毫没有理解自己的隐喻,心绪难平,一气之下,将画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现,抢出了一半。这位忧国忧民的画家此后不久便忧郁而死,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