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伙人簇拥着一位衣着光鲜的高大青年大摇大摆的进了“狮子楼”,被人恭恭敬敬的引入雅室。
那被拥在中间的青年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除了打虎英雄还有谁?
这身高、身形,还真是彪形大汉哪,正所谓是: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
冯过看历史名著时,对古人身高容貌这些细节颇感兴趣,譬如《水浒传》,说武松身高八尺,八尺到底有多高?对比梁山上身长一丈的郁保四,八尺五六寸的关胜,八尺四五寸的朱仝,以及高得没法用尺子去量的摸着天、云里金刚,武松还不算身高很突出的。但是,武松的八尺身高,是武功高手中最普遍的标准身材,恰到好处。
那么,武松的身高若是换算成冯过生活那个时空的尺寸,会是多少厘米呢?
假如以北宋建筑学家李诫在《营造法式》中记载的尺寸折算,当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30.72厘米,那么,武松的身高就有245.76厘米,也就是2米46,比小巨人还高。假如这样折算,那么,郁保四就得有3米07了。显然,以北宋时期的尺寸制式折算,这样的身高不太合理。
《水浒传》是明朝人写的,施耐庵会不会参照明朝的度量制式写了武松的身高呢?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载堉写了一部《律吕精义》,其中就有明代的度量制式,按照这部书的尺寸换算,裁衣尺一尺为34cm,人那么,武松的身高就是272厘米,也就是2米72。同样,这也是不太可能的。
最大的可能是,《水浒传》参照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法,而《三国志通俗演义》又是以《三国志平话》为蓝本而再创作的。关胜、朱仝,以及林冲的身高又分别与关羽、张飞形成了比照的关系,意为这三个人比三国人物要稍低一格。因而,《水浒传》中人物的身高,就应当按照汉式度量制式来折算。
东汉末年的一尺,约等于那个时空的24.2厘米,如此折算下来,武松的身高就是1米94。这就比较合理了。
啧啧,这种身高也是远胜于常人的。冯过看看自己接近一米七的身形,有些羞愧。不过,想想自己才十六虚岁,倒也算得上是中上身姿,完全不用自惭形秽嘛。
与武松同行的大抵是衙门同僚,皆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汉子,牛羊肉一盘盘端了进去,无人客套,吆喝着敬了打虎英雄一遭,便大快朵颐起来。
酒至半酣,少不得叫了些个粉头卖唱女助助兴,那叫一个爽快。
那卖唱的嗓子婉转轻灵,唱的几支小曲确是好听。
不多会,琴师放下胡琴,手里拿了一篮子走到桌边,嘴里说着一串串奉承话,这是讨要赏线。
唱戏是合法的,朝廷还设了掌律令的大晟府,以大司乐为长,典乐为贰。次曰大乐令,秩比丞。次曰主簿、协律郎。又有按协声律、制撰文字、运谱等官,以京朝官、选人或白衣士人通乐律者为之。又以武臣监府门及大乐法物库,以侍从及内省近侍官提举。所典六案;曰大乐,曰鼓吹,曰宴乐,曰法物,曰知杂,曰掌法。国朝礼、乐掌于奉常。
咳,当官的都带着一个长着两只又长又直的“翅膀”的帽子。那两个“翅膀”真是绝了,长的夸张,使戴帽子的人看起来像是唱戏的。
据传,太祖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太祖心中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并不戴。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有些困难。自此以后,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保证了朝堂的严肃性。
除却大晟府,且有教坊司。教坊隶属于宣徽院,分别由使、副使、判官、都色长、色长、高班、大小都知等官员进行逐层管理。朝廷教坊ji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皇帝和王公贵族,其基本职能就是在皇帝举行的宫廷宴会上进行歌舞表演。
除了这些宫中、军中的官ji之外,各州府还有许多十分活跃的地方官ji。,秦楚地方官ji居于乐营集中练习歌舞,有专门的“乐营将”或“乐将”进行管理。大定沿承楚制,亦称地方官ji为“营ji”或“乐营子女”、“乐营ji人”,并“命伶魁为乐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