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生在世,和自己相处最多、打交道最多,内心的几个自我时常对撞,各种想法阡陌交错,但是人最不了解的也恰恰是自己。
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每当游人来到这里,都要驻足凝思,品味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认识你自己”有何难哉!难道人自己不认识自己吗?其实不然。相传很久以前,古希腊维奥蒂亚境内的底比斯城,来了一只狮身人面的怪兽,名为斯芬克斯。它站在山顶上,用缪斯传授的谜语来难人。谁猜不中这则谜语,就要被它吃掉;谁猜中了,它就自杀。这则谜语是:今有一物,同时只发一种声音;但早晨是四条腿,中午只有两条腿,而到了晚上却有三条腿,这是何物?许多人因猜不中谜语,被怪兽吃掉了。后来,城外来了一个名叫奥狄浦斯的青年,猜中了谜底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期,咿呀学语,匍匐爬行,似用四只脚走路;慢慢长大,少年英俊,青年潇洒,中年如日中天,只用两脚走路;而到年迈体衰,老态龙钟,需拄杖而行,似有“三脚”。奥狄浦斯猜中了此谜,斯芬克斯随即自杀。这个谜语其实并不复杂,许多人都猜不中还是因为不能彻悟自己。
人类文明历史五千年,发展到今天可以“上天入地”,但对自我、本源的认识,还是杂乱纷呈。滚滚红尘,花花世界,我们面临的干扰和诱惑太多,一点小小的干扰就很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一点小小的诱惑就会勾起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就像往平静的湖水里扔进一颗石子,偌大的湖面就会涟漪不断。瞧,像这样一件小事,就会打乱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如果遇到点人生的大事,又会是怎么样呢?升学、就业、结婚、生子、升迁、经商……恐怕到了这些关口,没有哪个人不着急得(的)来回奔波。遇到好事,有些人把持不住,轻的志得意满,重的得意忘形,乐极生悲;遇到坏事,自然是满脸忧愁,还有想不开的,就更糟糕了。晚唐诗人罗隐写过一首题为《自遣》的诗,就是对这种世俗画面的真实写照:“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物权法讲人对物的所有权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个方面,但人对自己却没有所有权和选择权,只有使用权,细想无不令人悲切、感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生不由己,死而后已;人的行为能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继而湮灭;人的著作权、名誉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的政治权利,依法赋予,依法剥夺;人的婚姻与感情,姻缘生灭,依对方成立和结束。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分子,穿插在他人生活中成为一个片段,人的学历、工作、事业、成就、失利、疼痛、疾病、失意、失恋、好的、不好的,不是你随意选择或者可以放弃的。人们爱自己的父母,希望爸妈健康长寿,你成就之日孝顺长辈,但也许他们会不期而走,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悲痛;父母溺爱儿女子孙,时刻想为他们遮风挡雨,但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自会远走高飞,使老人空巢期盼,凄凉孤独;生活中的琐碎,事业上的烦忧,爱恋上的痛楚,莫不如此,我们注定生命有限,关爱有限,权利、名望、财富有限,生命只是过程。《道德经》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行,终日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生在世,诸事都任自然,本无所谓荣辱;只因一时动于感情,把真理埋没了,方认那种浮华虚荣为可爱。待得一人安心静坐的时候,才能把心恢复本相,觉得人生只有自然,没有荣辱,思想便超出于荣辱以外,这便是静为躁君的意思。
感悟人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时期,交错着命运的十多个特征。童年时代,稚嫩,童真、可爱,在父母的关爱和哺育中成长,尽管没有创造,没有成绩,岁月无声,但却是人生最快乐,最关键,最值得回忆的甜蜜阶段;青年时期,理想、青春、豪迈,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下汲取知识,步入社会,谈情说爱,组建家庭,是人生最热烈、忙碌、迷茫、快活,是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基础阶段;中年况味,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最重,事业有成,满腹经纶,中流砥柱,社会精英,是社会的主流和奉献者,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进入老年,身疲力衰,历尽坎坷,心系儿孙,卸职在家,能安度晚年的是睿智的人。现实的人们,一定要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心神安定,达到不为外物所动、洒脱超然的境界,这样才能步入自由的精神世界,摆脱生活的困苦和烦闷。古人云:“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事理通。”流传了几千年的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禅人禅事,还是禅思禅语,哪怕是一句偈语也能在生活中运用,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益处。若是我们能够在生活中活出禅的意境,能够“放德而行,循道而趋”,“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我们的精神生活则会更充实,物质生活将更加高雅,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道德生活会更加圆满,情感生活会更加纯洁。悠悠的时光里,当年轮刻上容颜的铅华时,让雨洗净污垢,让风吹净尘埃,将一抹情怀,一份恍惚,捋袖拂去,随风飘散,蓦然回首,收获的是一份透明的感悟与生命的厚重,豁然的开朗与宽阔的感动。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日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此乃老子教人信道,凡事都要顺天地自然之理去做,不要自作主张,用主观的态度去反抗自然,这便是无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天地人感应。但也不是教你委心任运,不求自强,不振作,不向上,不奋斗;而是要在合于天道的自然范围中,求自强振作奋斗,用客观的态度,考察真理,做一个适合环境的人。所以说:无不为。无不为,便是有为。下面,分年龄段的特征与自然的共性,分篇说做人要顺应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