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诸葛英豪传> 英雄所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英雄所见(1 / 2)

 鲁肃向孙权说道:“主公见了此人,定然茅塞顿开。”</p>

“哦?快快有请。”</p>

诸葛亮:“不才诸葛亮参见孙将军。”</p>

“先生请坐。”</p>

孙权一直在打量诸葛亮,不禁为诸葛瑾叫屈呀,一样的爹妈,不一样的待遇呀。</p>

诸葛瑾形容细小,驴脸八字眉,走起路来还总耸肩;再看这诸葛亮,身高八尺开外,相貌开阔,一把鹅绒羽扇更平添了几分儒雅风范。</p>

孙权被诸葛亮的气场给小震了一下,失了片刻神,为挽回主场局面,把长衫提过膝盖,用力地向身后一甩,风度翩翩,飘飘落座。</p>

孙权毕竟是孙权,父兄的智勇得到了良好的延续心中暗喜,但面目镇定。</p>

“久仰卧龙先生大名,今日终得一见风采。卧龙先生此来,所为何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如今他率众兵南下,若得逞,荆州、江东乃至天下再无宁日。为铲除曹贼,解决燃眉之急,我家主公愿放下所有旧怨,与天下英雄共谋大事。放眼今日天下,唯孙将军才德胆识皆有过人之处,特恳请孙将军搁下以往恩怨,集合孙刘两家精兵强将,绝地反击。”</p>

“联盟事大,关乎江东存亡,敢问先生对双方将士合兵一处抵御曹贼有何良策?”</p>

“江东,以长江为天佑之宝,谙习水战,这是我们战胜曹操的主力之师。我们主公会在敌后方搅乱其腹心,助将军一臂之力。”</p>

“皇叔手下还有多少军队?”</p>

“五万。”</p>

孙权冷笑:“双方联盟,贵在诚信。几天前曹操与皇叔在长坂坡一战,损兵折将,怕已经不足万人了。”孙权端起茶杯轻轻吹拂,细细啜饮,极其傲慢。</p>

诸葛亮微微一笑,心里盘算着要给孙权下一剂猛药:“我家主公向来以仁德之心待人,从樊城到当阳短短数日,投奔而来的荆州将士、百姓已有十余万众,我来江东拜见将军的这段时日不知又有多少人前去依附。这些人都是心甘情愿追随主公,假以时日必是虎狼之师,可以一敌十。我说五万只是考虑到时间紧迫不能够完全发挥实力的保守说法。现在情况如此危急,我们再彼此猜忌,只能让敌人有机可乘,逐个蚕食。想那铜雀台上又要多了几位绝世夫人,锦绣江东将被血染作下一个长坂坡了。”</p>

孙权不语,面沉似水,眉眼向鼻峰处聚拢成丘。</p>

“我们主公以仁爱著称于世,荆州百姓都愿为其所用。孙将军知道人心相背对一场战争的重要性,我们率领人心所向之师攻击溃败如泄洪的逃兵,没有不胜之理。再说孙刘联盟,是江东与荆州的联盟,荆州的部队,可不只我们皇叔这一支。”</p>

“这话倒请先生明示。”</p>

“曹操深知北方将士不习水战,此战还要倚重荆州水卒。江夏太守是我们荆州的大公子刘琦,他身怀大志,有勇有谋,深得百姓爱戴,平素与我们皇叔交好,怎么会甘心听命于倾覆荆州、视其如草芥的曹操呢?”</p>

“可据我所知,刘琦只是空有其名,蔡瑁、张允才是掌握实权的主将。”</p>

“名正则言顺,况且,刘琦还是一位刊用的大才。至于蔡瑁、张允,只要将军略微关照一下,我们就可釜底抽薪。”</p>

“你对刘琦这个人,有几分把握?”</p>

“十分。”</p>

!!!???</p>

孙权的脑中迅速闪现各种惊讶和疑问。</p>

“臣曾与大公子刘琦有过几面之缘,深知其为人,若对其晓以当前局势利害关系,必得他鼎力相助。到时,三路夹击,狩猎北军,在北方网开一面,曹营将士定然仓皇北逃。这次重创定要挫了曹军势气,若想重振旗鼓,必要假以时日,到时,天下人都要翘首东望了。”</p>

孙权自认对荆州人士的了解比诸葛亮还要透彻,何况是刘琦这么重要的人物。刘琦这步棋让他舒畅了好多,长叹一口气:“荆州卧龙,果然了得。看来我损失的不只是一个妹夫,还是一个安邦定国之才。呵呵……”</p>

“将军谬赞了,实不敢当。”</p>

“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孙权心中多了几分把握,表情也舒缓下来。</p>

“报,周将军候在账外。”</p>

“快快有请!”孙权回身对侍卫说。他激动地起身迎到门口,一把扶住要下拜的周瑜:“都督一路劳苦,不用这些繁文礼节。”</p>

“谢主公。”</p>

“都督,现在情势危急,我们该怎么办?”</p>

“臣蒙几朝恩宠,百条命也不足报答万一,要誓与江东共存亡。”</p>

“都督真是不负哥哥嘱托,没让我失望。都督认为我们有几分把握?”</p>

“我想曹操向来狡诈,说是百万之师,也无非声张虚势。他们常年打陆战,而我们擅长水战,应该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把主战场引入江面水战。如果双方进入水上作战,他们定会借重荆州水军,而荆州水军是不得已才投降的,士卒多有异心,要是我们巧妙处理其中的关系,胜算的几率是很大的。”</p>

“果然是智者所见略同。”</p>

孙权把诸葛亮引荐给周瑜,并把刚才的谈话简单的阐述了一下,两人惺惺相惜。</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