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诸葛英豪传> 人心浮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人心浮动(1 / 2)

 徐庶闪电思虑前后,说:“曹操这次率百万之师南下,几乎是倾巢而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所以普天之下人人得而诛之,可敢诛的人真是不用屈指都可数了,值得一试的也就是江东孙权了。哼,像荆州新主这样人未至,已高举白旗的好戏才刚刚开始。”</p>

诸葛亮眉头紧锁:“为今之计,我只有到江东走一趟了,外联孙权,内结大公子刘琦,这样也许还有些转机,成败在此一举了。”</p>

“可是那刘琦只是空有其名,军政大权都在蔡瑁、张允之手,那些人都是蔡氏和刘崇一伙的,又怎么会跟我们合作?”赵云不解地问。</p>

“是呀,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大公子掌握军权。具体怎么做,我现在也不知道。大公子往日与我有私交,又与皇叔有亲,我现在休书一封,你们带着赶往江夏,他定会收留你们。”</p>

“呃……诸葛先生,我老张就直来直去啊,就觉得你今天说的比较合俺的脾气。你去江东,我老张跟你去,保你一根汗毛不会少。”张飞拍着大腿,言之凿凿地说。</p>

赵云本来想保护诸葛亮江东之行,见张飞这样说,就欲言又止了。</p>

刚被泼了一盆冷水,又淋了一身热水的刘备,也是浑身一激灵,一下子振作起来,觉得自己并非完全被动挨打:“我看还是子龙陪着先生去江东,子龙胆大心细,陪在先生身边,我更放心些。三弟还是和我们一起赶往江夏,等待先生那边的消息。只是子龙为救我不成器的小儿在长坂坡七进七出,还不曾喘息,就又要为我奔波,我着实不落忍。”</p>

“主公说得哪里话来,我赵子龙耗费半生寻遇英主,再没有比主公更忧怀天下的,我舍得身家性命也要保全主公。我愿随先生一往。”</p>

这天晚上没有月亮,星星显得老大,璀璨的银河映在江中,似铺就了一道白练,船桨过处,一片碎银熠熠生辉。白昼天昏地暗的杀戮与它们无关。</p>

赵云的披风在江风中呼啦啦作响。诸葛亮正躺在舱中,眼眸惺忪,盘算着此次江东之行:大哥那边不见为好,以大哥的聪慧,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希望不要给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孙权这个人,年纪轻轻就能驾驭几朝元老,让江东在短短几年国强民富,一定是个成事的人,面对现在的局势,江东的局面应该比樊城热闹多了,他的手腕到底强悍到什么程度可以亮出底牌了。半睡半醒间,他似梦似忆,战争让他与家人到处东躲**,到处是灾民、饥荒、瘟疫;母亲问道人可否痊愈,道人说你心不诚就不是我们太平道的人,就不能保全你了;父亲在城墙上振臂高呼,“共诛曹贼!”,接着便是一杆猛人的血腥杀戮;老百姓围着他们逃亡的马车说要是不给钱不给粮就不让他们走了,二娘说她留下,让其他人快走,马飞快地跑,后面是二娘模糊不清的喊叫,有血光,一切都模糊了...诸葛亮一惊就醒了,发了一身的虚汗。</p>

这种战乱流离失所的日子一定要结束,诸葛亮暗自发愿。</p>

再说诸葛瑾,给诸葛亮操办完婚事后,如释重负,比自己搂着三妻四妾还高兴,接下来的事就是准备好各种说辞蒙混孙权这一关。</p>

他在东吴的政坛发展还是较顺利的,尽管很多时候装傻充愣地自嘲以取悦王公大臣,但能在几年之内跻身孙权将军府大帐,也确实证明了他做政客的实力。</p>

对于孙权,他非常了解,刚到东吴的时候,孙权刚刚执政,既要笼络人心,又要均衡各方势力。表面上,孙权对那些老臣、权臣、地方土豪劣绅谦恭得不得了,其实,心里恨不得除而快之,另立班底,所以,他一边拉拢各方势力,一边暗中挑唆各方势力相互倾轧,以提高自己威望,悄悄扶植新势力。</p>

诸葛瑾就是这个契机的幸运儿,才得以连升三级。说白了,张昭也好,鲁肃也好,都只是个桥梁,他诸葛瑾有今天,还是孙权需要一张嘴,一张为他孙权心声代言的嘴,而诸葛瑾就有这种领会领导精神的敏锐嗅觉,所以,一拍即合。</p>

如何在老谋深算的孙权面前,让自己化险为夷、脱颖而出,这可是门大学问,但不管怎样,诸葛亮已经完婚了,不会与自己同朝为官了,最坏的情况已经不会发生了,即使孙权有些不满,假以时日也会被淡忘。要知道时间是个好东西,会带走一切不快。</p>

其实,事情并没有像诸葛瑾想得那么复杂,因为时下曹操可是三国的头牌,所到之处,万千瞩目。孙权已经无暇顾及诸葛亮还是马葛亮了。</p>

诸葛瑾刚回府中,管家许年急急跟来。诸葛瑾忙摆摆手,拖着千斤重的身子回到卧房,沉沉地睡了。</p>

次日,天蒙蒙亮,诸葛瑾就来到将军府等着复命,却发现朝臣几乎都到了,三五成群议论纷纷,热门词汇主要有曹操、江东、百万之师、投降。</p>

诸葛瑾正想打探出了什么事,有人拍了一下他的后背:“子瑜,跟我来。”</p>

诸葛瑾回头一看正是鲁肃。诸葛瑾随着鲁肃到一个隐蔽些的处所,面色凝重地说:“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了吗?”</p>

“嗯。出大事了?”</p>

“要有大变故了。刘表死了,曹操率百万之师南下,许多人望风而逃,朝廷上下也是一片主降之声,荆州要废呀。”</p>

“子敬的意思是……”</p>

“不是我的意思,而是我们该有的意思。”鲁肃的眼神中传递着力量。</p>

“主公现在怕是不好过吧。”</p>

“先别说了,将军来了,我们也进去吧。”鲁肃和诸葛瑾随着文官武将走进中军大帐。</p>

孙权的身子陷在座椅里,眼帘似睁还闭,跟修了通宵的“长城”似的,眼窝深陷,面色青黑,整个人处于极度倦怠的真空状态。</p>

那“真空人”嘴唇似动非动,声音飘渺得不真实:“大家有什么就在这里敞开心扉地说吧。”</p>

大臣们眼神交错,都不做声。许多人把余光瞧看张昭。</p>

张昭向侧面跨出一步,说:“曹操率众南下,江东上下惶恐,还望主公早做打算,安抚人心。”</p>

许多大臣便纷纷应和:“是呀,是呀。”</p>

“凡事未雨绸缪的好。”</p>

“听说是八十万大军,还有说百万雄狮的,不知消息可不可靠”</p>

“曹操这次倾巢而来,所向披靡。荆州和沿江一带州郡多已降了曹操了。”</p>

“他敢于这样大张旗鼓地来,其念不善啊。”</p>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隐忧。</p>

孙权沉默不语,刚毅的下巴微微皱皱,如有所思。</p>

鲁肃出列:“张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动荡,将军应早作安排,臣之意是先召回周大都督这些重臣,共谋一个良策。”</p>

诸葛瑾:“我赞同鲁大人的提议,周都督身经百战,必能权宜行事。”</p>

孙权点点头:“是呀,子敬所言极是,兄长临终前嘱托我外事不决要多问公瑾,那就先召回都督再做商量。”</p>

孙权长袖一拂,拖着疲乏不堪的身影离去。</p>

臣子们见孙权搬出了孙策、周瑜,不好再说什么,面面相觑,惶惶地散了。</p>

夜已深,孙权的营帐依然灯火通明。</p>

“主公,鲁大人求见”</p>

“快快有请。”</p>

“主公深夜未眠,所为何事?”</p>

“先生,深夜来此,所为何事?”</p>

说完,两人相视大笑。</p>

“先生真是我的子房啊,没有先生,我现在如何自处?眼下,局势紧迫,一个个只想着自保,人心如瓦上晒黄豆——十有九跑。先生可有什么良策教我?”</p>

“主公,可还记得臣刚出道时那次秉烛夜话吗?”</p>

“时刻不敢忘记。”</p>

“现在,时候到了。依臣之意,这是杀机也是生机,就看谁计高一筹了。”</p>

“请先生上座详谈。”</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