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三近,字德修,号石葵,别号石屋山人。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见于贾氏谱载的仅奏疏、杂文等三十余篇,诗词、碑记等十余篇,据考证《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贾三近。
贾三近,其祖上为避战乱迁至峄县,贾三近的祖父贾宗鲁考取了监生,先后任高淳儒学教谕和南阳府儒学教授,一直随其父贾宗鲁在高淳和南阳生活了近二十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贾三近幼年就耳濡目染于读经诵诗,并且聪慧过人,24岁的贾三近参加乡试夺得山东省魁,中举人,从此名声大振,又经十年苦读的贾三近赴京会试,高中进士,名列山东省第一,被誉为“博学宏词”。这一年,贾三近34岁,中进士后,贾三近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贾三近才能即显,被授予吏科右给事中,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贾三近入仕时,原来那个上疏大骂嘉靖帝的户部主事海瑞被赦免,走出监牢,官复原职,朝中主政内阁的是高拱和张居正一正一副,此时的朝廷便进入了高拱擅政时期,朝中斗争让他左右为难,因此便以父亲身体欠安为由,向朝廷请假回峄县探亲,获准,这次回乡,贾三近一直闲住了近两年时间。
接下来朝廷中的争斗变得更为激烈,张居正不甘居高拱之后,于是,便与司礼太监冯保合谋逐高拱出阁。穆宗死,其三子朱翊钧即位,张居正趁机与冯保合谋将高拱逐出,张居正当上了首辅,他上任后,马上起用了赋闲在家的贾三近。张居正执掌朝纲后,便起用贾三近为户科都给事中,这个位子是户科的谏院之长,位列左、右给事中之上。
在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来,就建立了一套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的监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统和六科系统,这些言官即是皇帝监察大臣的耳目,以保政令畅通。言官既有较大的权力,同时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稍有不慎便身家不保,身为言官的贾三近,几年时间内仅在《明史》中有记载的上疏就达15次。其间,他先后由户科给事中,升为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左少卿,被擢升为南京光禄寺卿。但是这次提升实际上是一个鸡肋,因为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南京是陪都,虽然也同时设有六部,但均属闲职,贾三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肯赴任。
不久,便以父母年迈、身体欠安为由,上书请归,获准后,回峄县。这是贾三近第二次回峄县,这次回乡期间,他受峄县知县王希曾所托主修了《峄县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这次回家,贾三近一直住了四年的时间。
父亲贾梦龙信佛,贾三近也对佛、道均有较深的研究,因此晚年隐退之心日甚。明代谏官大多结局不良,最终多被治罪,贾三近多次弹劾重臣,劝谏皇帝,得罪了不少权贵,却能善终于峄县,这与他看破官场之险恶,激流勇退,不无关系,比起张居正死后被神宗皇帝清算,应是棋高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