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史事讲将1三国明> 第二十章 弘正四杰——边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弘正四杰——边贡(1 / 2)

 边贡,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道号华泉子,历城人,著名诗人、文学家。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正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边贡,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

李梦阳任户部主事,何景明、徐祯卿及王九思、康海、王廷相也先后进士及第,在内阁各部供职,边贡与他们诗文往还,遂为诗友,世称“前七子”。自英宗之后,政治日趋腐败,阶级矛盾也日见深化,弘治以来,一些正直的朝臣想限制阉党,改革朝政,以挽救明王朝的衰颓之势。在文学上,则有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力图改变萎弱的“台阁体”统治文坛的局面,“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发起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天下学人翕然宗之。

嘉靖间,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与之相呼应,前扬后激,遂把这一运动推向高潮,经过“前后七子”的努力,终于取代“台阁体”而雄踞文坛。这一次文学复古运动,对于改变“台阁体”萎弱文风,清除八股文窒息文艺创作的恶劣影响,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其文学主张一味强调复古,便引导文学创作走上盲目尊古的道路,造成摹拟剽窃、追求形似的恶劣影响。

边贡附骥于李梦阳,其前期诗歌自然也具有同样的错误倾向,集中摹拟之作,及祭陵诸诗,盖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四言古体摹拟《诗经》,以及“集杜句”、“集江淹句”等,都是些古色古香的杂货拌,毫无诗意可言,而于送别、游赏的诗作中则时见新意,有不少清丽隽秀之作。

边贡宦途得意,官至太常夺丞,而在弘治帝病逝之后,即位的正德帝却是一个不问朝政、日耽游乐的荒唐天子,朝政大权全由宦官刘瑾把持。边贡志操耿介,不善奉迎,遂被外放为河南卫辉知府,寻改授湖北荆州知府。在其升迁之际,骤被外放,使其锐意进取之心受到极大挫折,而且自此以后,他再未能返京任职,亦是其政治生活中的一大转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