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玄幻魔法>小楼传说> 谈及英雄志士 忠臣义士的争论(回蔓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谈及英雄志士 忠臣义士的争论(回蔓松)(1 / 2)

 谈及英雄志士,忠臣义士的争论 很高兴几个章节,一番感言,引来了读者蔓松的一些思考和议论。

但我的确有一些反对的意见。本来想发在回贴里,但这样信手写来,居然写得足有六七千字长,于是就干脆更新在文章相关里了。

我个人不太能认同你在文章回贴中的一些看法。

你说。“牺牲固然感人,但牺牲若不能换来相应的结果,就是毫无价值。”

对此,我的想法就完全不同。牺牲是感人的,但不是每一次的牺牲都一定能成功,都一定能达到目的。

看到街头有人抢劫,挺身而出,阻拦匪徒,结果被刺身亡。而匪人还是带着抢来的东西逃走了。那么,是不是遇到这种情形,先在心里算上个七八回,对方有几人,我有几人,对方个子高不高,力气大不大,手里有没有拿刀子,我是不是有本事拦住他?成功率有百分之几,低于百分之八十,我就不出头了?

当然,大多数人会去计算,但真正的有英雄肝胆之人是不会去有功夫算这种事的。等你算明白之后,匪徒早就得逞,溜之大吉了.

前不久看到报导,一位千万富翁,为了救一个路边被劫的陌生人,而被刺身死。他挺身以一人之力而敌数个匪徒。

在此之前,他会在心里想,我的牺牲一定能成功吗?如果我的牺牲达不到目的,那么我就不去做吗?

什么是英雄肝胆?义之所在,不计利害,不问成败,该做的事情一定要做。

这样的人,才是英雄,这样的人,才值得敬佩。

你说“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少了谁地球都一样转。而正义公理并非天道,是非从来难辨清,有些东西是否就真的需要一意坚持?”

我并无意在文章中把古来的英雄义士,忠臣烈士都写成完美的救世主。当然他们不是救世主,少了他们历史一样发展。多一个士兵挺身死在沙场,多一个将军,守义誓死不退,多一个臣子,诤诤主张大义,多一个侠客,见不平奋然而起,这都改变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然而,有些东西,真的应该坚持。

文天祥为什么明知事不可为,仍要抵抗蒙人。

以成败得失而论进退,不是错,以眼前利益而决定是否坚持,不是罪,然而,正是因为,有的人,纵然失去一切,也要坚持到底,有的人,纵然身死家毁也不肯放弃原则,所以他们才是英雄。

所以,千载以下,我敬之,念之,感之,佩之。

你说“明知结果不会改变还坚持不懈,为的不是造福百姓,而是自己的尊严气节。诚然令人尊敬,但并不令人景仰感激”

我在文章后记里,就很明显地表达过,我个人是很反对,现代人身处安逸幸福的生活中,漫不经心地对史书上斑斑血泪后的忠臣义士指指点点,在他们付出生命,付出事业,付出一切之后,再来猜测他们的动机是不是纯洁这个问题。

更何况,个人的尊严气节和造福万民之间有冲突吗?

一个连尊严气节也没有的人,会顾虑万民吗?

然而,在这里,我们就退一万步,承认那些英雄义士们,为的不是造福百姓,而是自己的尊严气节?

一个人,有尊严气节,不值得敬佩吗?在一个全民都低头弯腰逆受顺受任上位者予取予求,对暴政不发一言的时候,一个人有尊严气节,他敢站起来,大喝一声,‘不‘,这不值得我们尊敬吗?

一个没有尊严气节的人,他还值得我们敬重,值得我们传颂吗?

再此,我们再退个一万步,他们可能连尊严气节也不为,为的是留万世之美名,留仕林之佳话,为了个人流芳百世,或是为了这个那个,各种各样,不见得高尚,不见得伟大的原因。

然而,请记住,不管他们为的是什么,但他们毕竟做了,毕竟付出了。

而太多太多只会指手划脚,说这怪那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中国人总是说,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做恶,虽恶不罚,这种观念真是古怪。

你的心灵再纯洁,如果你什么也没有做,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行善是什么,是要把手伸出去,把血输出来,把钱捐出去,把坏人打倒,把弱者扶起,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只要你做了这些事,只要你确确实实帮过人,你就是个值得敬佩的好人。

至于你做这些事的动机,我们真的有必要一一细究吗?

那些英雄义士们,他们做过了,他们用声名,用性命,用血泪,用事业,去做过了该做的事,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劲节第二世,那么即使坚持也没用了,何必撞到枪口上‘

可是,不撞枪口上,就是顺应奸臣的话,去污陷正人君子?

当然,你可以说,我不污陷他也死定了,多我一个不多,但是,这样良心过得去吗?

严蕊一个妓女,都不肯做这种卑劣的事.

当她为了因为不肯指控一个官员宿娼而被下狱,被严刑拷打,被折磨,被判刑时,人们都不能理解她.

一个妓女,承认和官员在一起过夜,对她又没有损害.那个官即不是她的情人,也不是她的恩人,为什么要护着他.

那个官,没有探望过她,没有报答过她,没有为她的付出做过一点表示.

然而,严蕊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那个官吗?她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罢了.

一个妓女都不肯做的事,都不能放弃的操守,风劲节必须放弃吗?

你说“劲节第四世。耿耿诤谏,不知变通,实在不像是真心想办事的。堵不如疏。拍马屁,耍手段,一样能够达到目的。比如皇帝要选秀女,无非是要美女,可以自己物色几个懂点道理的绝色呈上,再天花乱坠一番美女爱明君、贵精不贵多的话,自可避免扰民”

首先,我想要说明,劲节做的事,其实是一个有良心,有担当的大臣一定会去做的事。魏征有没有力谏过李世民不可大修宫室,有没有阻拦过唐太宗征采美人?就算是面对明君也一样会因为耿耿直言而触怒君主,如果不是长孙后为他求情,没准那次李世民气急了,真把他杀了,就算以后可能会后悔,但他毕竟还是死了。

再看看史书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当政,都从来没有少过大臣们挺身对抗皇帝的不当之政的。也许不一定能成功,也许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正因为有这些不计自身利害的仁人志士坚持原则,所以在很多时候,的确能限制皇帝肆意妄为。即使是昏君,也有过很多荒唐的法令因为大臣的反对而无法实施的。

不是不知变通,不是不懂瑞摩迎合上意,但是,有的事,是真的需要胆识去触逆麟的,有的原则,是真的不能退让半步的。

后人可能要笑他们迂腐,笑他们耿直,笑他们不懂权术,却往往没看到,真是这些人无畏无惧,前赴后继地坚持,才使得上位者有了顾忌,知道了收敛。

史官执笔书,叛臣弑君,叛臣杀史官,令其他人做史。

我们当然也要笑这个史官可笑了,你写的史根本留不下来,白白送一条命做什么?

第二位史官,再写,叛臣弑君,叛臣再杀史官,再令旁人做史。

我们当然还要笑,这个史官,有了前面的例子,怎么还这么傻,明知结果不会改变,却还坚持不懈。

第三位史官,执笔仍写,叛臣弑君,至此,叛臣废然长叹,纵有倾国之权,难掩万世之骂名。史笔如铁,只此四字,已令得多少昏君奸贼,有所顾忌了。

这等浩然正气,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计利害,不问得失,不畏生死的胆色志气啊。

我们知道明代铮臣多被廷杖死,但是,皇帝只要动过廷杖打死过重臣,就会在留下极大的骂名,而挨打过的臣子,则会得到至大的推崇。

到了后来,明代的皇帝已经极少动用廷杖,就算打,也只打五品以下的小官,

这凭的是什么,就是那一个又一个的士大夫,正直官员们,用性命抗争出来的结果,就是仕林清流们,用他们的力量,对君权的限制。

再看史书中,皇帝想造花园,怕被大臣骂,只好闭上嘴叹气,皇帝想选美女,怕让大臣唠叨,只好闷不吭声,皇帝有这个那个的不好念头,但知道一定会被大臣把旨意封驳,只好暗中派太监去求重臣,甚至贿赂官员的事,都有很多……‘

如果没有官员们的铮铮铁骨,这种权力,他们争得来吗?如果没有官员们的胆色正直,能够让君王如此顾忌吗?

当然,在这样的抗争中,很多臣子是没有好下场的,但是正因为他们可以不计较,不在意,还这么一个个,坚持下去,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有很多牺牲正是如此,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效力,似乎只是白白牺牲,却不知道,这个牺牲所含的意义多么重大,给人的感染多么巨大,支持鼓励了多少人来跟随,来学习。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电视里一个镜头,一个老人问一个刚参加完游行,被打伤的学生。你们这样做,有什么用,白白被打成这样,没准还丢了性命。

学生笑着说,至少让更多的老百姓,受到了教育,让更多的当权者,知道了民众的心声,知道了,中国人,还有打不垮的骨气和志气。

在我看来,这样的意义还不够重大吗?

他们努力,他们奋斗,他们以生命抗争,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历史永远记住他们,若干年后,也许会有另一个忠臣义士,英雄豪客,奋然以性命来维护国家,百姓,世人,其原因,或许就是少年时曾读过这些先辈英雄的事迹,于是便也立下志向,为国为民,不惜此生。

而在若干年后,他的故事,也会在另一个热血少年的心间无数次被回想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