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训练渐入佳境,军械厂也逐渐开始了生产,但朱慈炯很痛苦,痛苦来源于身体,他虽然住在大教场,但每逢朝会,还是得回皇城上朝,他要是不上,估计东林那帮子老臣怕是连废了他的心都有,少年天子嘛,总得有个勤政的样子。可是为了赶着上朝,每天四更三点就得起身,按照前世的计时法就是凌晨2点12分,起身梳洗后就得赶往皇城,等着午门开启,然后在大臣们之前进入午门,整理衣冠后上朝,不能赖床、不能迟到,每月隔三差五都要来这么一遭,白天经常要带着士兵们一起训练,晚上两点多就要起身,换了谁估计都受不了。
这日朝会,朱慈炯坐在龙椅上,呆呆的看着殿中的大臣纷纷出班陈词,然后他再机械的回复:“史爱卿以为如何”、“烦请太后裁夺”,上朝上的都快睡着了。
这时,时任礼部侍郎的黄道周出班启奏:“左庶子马世奇,据传三月之变时殉国,皇上赐谥文忠,但近日无锡县有奏报,有马姓京官于四月北来,隐居锡山,教书为业,后查实,确为左庶子马世奇,臣奏请撤销一应赐恤、招之入京,仍给原职”。
朱慈炯听了差点从龙椅上蹦起来,欢快的说道:“好极,马师傅竟然还在人世”,便同意黄道周所请。
之后,有给事中上奏进言,要求朱慈炯恢复日讲与经筵,奏疏写的是花团锦簇、引经据典,举了历代先皇读书好学的例子,朱慈炯只能不停点头称善,这种奏疏真的没法子反驳,作为一个13岁的小皇帝,读书仍然还是头等大事,但是只有朱慈炯知道,不消多久,清军就会南下灭明,大明王朝就此终结,亿万百姓在异族统治下苟延残喘、任其宰割,仅扬州、嘉定二城,被杀的百姓就多达四十多万人,对于这种野蛮的民族,就只能用铁与血来回击,现在执迷于读书实在不是个时候,尽快组织军队才是当前第一要务。
下了朝,朱慈炯去了后宫给张嫣请安,由于连日练兵,已有多日没去拜见太后,再不去就说不过去了,张嫣见了朱慈炯,盯着他看了几眼,说道:“皇帝都晒黑了,练兵这种事,为何不交给得力的人去做,何必躬亲?”
朱慈炯只好老老实实的跟张嫣解释自己的想法,张嫣认真的听完,说道:“像个皇帝的样子了,外廷的大臣们颇有微辞,如何是好?”
朱慈炯也能理解,小皇帝不读书明理,预备着将来处理政务,却跑去城外练兵,确实很荒唐,便对张嫣作了一揖,立誓:“儿臣愿立下军令状,练兵三月,于洪武门阅兵,若是大臣们觉得朕没练好,那朕就回宫读书”。
拜别了张嫣,朱慈炯抽空去看了趟黄得胜,把个黄公公感动的眼泪汪汪,他伤好后,还要被罚到司苑局当差一个月——负责挑粪种菜。朱慈炯去看他时,伤势已然大好,但仍需要再躺上一两个月。
八月初二,马世奇从无锡赶到了南京,君臣二人抱头痛哭一场,那日马世奇原本已准备殉国,不想听了老仆所说,他自己揣测可能是朱慈炯逃出生天,觉得大明或许还有希望,便伪称自己投河,却悄悄乔装改扮逃出北京,马世奇到得江南,这时,反倒是福王成了监国,自觉自己不会受重用,便索性不问世事,在老家锡山教书为生、奉养老母。
乡里山间,不通音讯,直到无锡县派人来准备抚恤“殉国”的马世奇,这才发现闹了乌龙,皇帝的老师竟然还活着,这还了得,连忙行文南京。
马世奇擦了把老泪,奏道:“皇上,如今江南尚还有几十万军队,划江而治,十年休养,十年生息,再图北伐,尚有可为”。
朱慈炯很是苦恼:“哪有什么几十万军队,也就是兵部的账面上还有几十万,真正能打仗的不足10万,还要分兵防守山东、江淮以及长江沿线”,说罢叹了口气。
马世奇给他打气:“臣看了最近的报纸,皇上不是在练兵了么,他日雄兵既成,虎贲一出,定能扫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