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微表情心理学> 引言 谁说成功无捷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引言 谁说成功无捷径(1 / 2)

 这本书写给细心者、粗心者,以及一切渴望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人。

我深信,每个人都在教育或者被教育——你要成功。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成功永远只属于一部分人。多年的咨询实战经验告诉我,很多人没有成功,不是因为缺乏目标,而是因为缺乏技巧。在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成功的“技巧”。

成功的“技巧”

在很多人眼中,我曾经是一名成功的演员,如今是一名成功的职业分析师,也许将来我还会从事别的行业。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都会问自己:你认清自己了吗?你认清这份工作了吗?你认清你的周围了吗?这三个问题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想明白。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这三个问题。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不错,金钱、物质抑或权力,在这里都不是必要条件,成功的第一步是认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我始终清楚自己想要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以及如何去实践。一个连自己性格如何、能力怎样都不知道的人,就像一只悲哀的无头苍蝇,只能四处碰壁,最终头破血流。

所罗门王说:“用你拥有的一切,去换取明了。”

在对自己和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我会动用所有经验和理性,去“明了”周围人,包括家人的态度、同事的性格、客户的心理,以及如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否与周围人和谐相处。

如果你分析过历史上的伟人或成功者,你就会发现,他们至少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中的一个:第一,确定了与自己的志趣和才能相吻合的人生目标,并且坚定地实践;第二,有一双敏锐的识人之眼,善于鉴定他人。

这就是我一开始就说过的成功的“技巧”。本书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技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当然,要掌握认清自己和认清他人的这些“技巧”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人类太善于欺骗和伪装。我们总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不情不愿的事,快乐的时候可以假装难过,痛苦的时候又故意表现得很淡定。有时候我们连自己在想什么都弄不清,更别说弄清别人在想什么!

值得庆幸的是,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在每个人的身体上都留下了只属于某个人的“线索”。只要掌握这些“线索”,顺藤摸瓜,就能洞悉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TA,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多年前,一位工匠带着他年仅14岁的孩子来到我的办公室:“巴尔肯先生,我想请你帮忙分析一下,这孩子做木匠怎么样。他的手非常灵巧,有时整天都在削东西,而且非常投入。我在想是否让他停学,现在就开始跟我学做木工。我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木匠的,每天能赚8美金。”

我很认真地看着那个孩子,并和他进行了简单的寒暄。然后我对那个父亲说:“是的,这孩子非常有爱心,不是单对木头,而是对整个世界。如果我没猜错,他一定很喜欢帮助别人吧?这样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双手灵巧的孩子,如果就此停学,成为一个每天赚8美金的木匠,未免大材小用了。我的建议是送他去医学院吧,专攻外科手术,让他既能帮助别人,也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相信我,他会快乐的,而且,每天不会只赚8美金。”

那位亲切和蔼的木匠父亲最后听从了我的建议,而那个孩子也不负所望,以优异的成绩从医学院毕业,现在是一名杰出的医生。

我会建议让这个孩子去学外科手术,就是运用了本书的关键知识——抓住上帝留在他身上的“线索”。没错,透过这些细微的“线索”,我看到了他身上散发着一种比单纯的机械天才更宝贵的东西。

或许对很多读者而言,这样讲有点儿抽象。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的外貌、声音、举止,与一个人的内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事演艺事业期间,我每天都要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当然,现在更是如此),我的兴趣之一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其性格特点、职业类型、家庭状况、即时心情、是否在说谎,等等。我发现,对方越有学识、越有成就、越有地位,和他们交流就越有意思,因为他们和我一样,随时都在捕捉那些细微的表情,如果我不能先发制人,就有被人识破的危险——你知道,就算我阅人无数,也无法做到完全控制自己的细微表情。

表情——静态的表情(如体型、肤色、骨骼等)和动态的表情(面部表情、声音、手脚的动作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的信息量庞大而复杂,但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而且行之有效。在接下来的各章中,我会将这个看似复杂的体系具体化,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门“技术”,走上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捷径。

找对自己的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