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周公解梦1000问>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篇 梦境中的信息密码6(1 / 2)

 上篇梦境中的信息密码6

梦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

在弗洛伊德眼中,梦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愿望实现,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梦并非空穴来风,梦亦非毫无意义,也不是意识昏睡,梦是被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梦可以告诉你想隐藏些什么和隐藏的动机,解梦之人要拼接梦,并找出邪恶之源。”

这句话是惊悚悬念大师希区柯克1945年拍摄的电影《爱德华大夫》中的经典台词。

这部心理学领域电影的开山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批以精神分析学为主题的影片之一。

蓝色的音乐,萧瑟的寒风,冷漠的石碑,零落的枯枝,黑白的简单色调叙述了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悬念迭生的心理分析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默奇逊院长即将退休,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医生前来继任。

新来的爱德华年轻英俊,风度翩翩,身上笼罩着的个性魅力以及学术光环让美丽的女主角心理医生康斯坦丝情愫萌动。

然而,之后的相处中,康斯坦丝渐渐察觉到爱德华的异常举动,他忘记自己书中阐述的理论,看见印有黑色竖纹的白色布料会头晕,遇到病人出血几近昏厥……随后,大家得知真正的爱德华医生已经遇难,而来者是伪装的,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扰的失忆症病人——约翰·布朗。

约翰忘却了自己的身份,爱德华医生女秘书的供词更使他背负了谋杀的罪名。

康斯坦丝凭着爱与心理学特有的直觉认定约翰不是凶手,她试图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

警察的追捕迫使两人躲避至康斯坦丝的老师阿历克斯家中,正直善良的心理学家收留了他们并帮助康斯坦丝一起治疗约翰,他们希望通过剖析约翰的梦境找到真正的凶手。

约翰的梦是影片的核心剧情,解梦则是剧情高潮,影片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弗洛伊德的解梦原理,解梦过程的精湛以及梦的解释重组令人拍案叫绝。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潜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

通过对梦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

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原发过程和继发过程,前者以梦为代表,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后者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

梦是一种象征,每一个象征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是破译和重组整合的关键。

约翰梦中所出现的每一件物品、摆设,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仿佛都具有特定含义。

梦由人的意识产生,约翰的梦境与现实息息相关,白色屋顶代表雪山、络腮胡男子代表爱德华医生,与络腮胡赌博时他得到21点纸牌代表纽约21点赌场,呵斥络腮胡滚出他地盘的蒙面男子就是凶手,凶手扔出的变形车胎轮子代表左轮手枪……当把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梦其实就是现实世界中凶案发生的反照。

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为了让约翰彻底摆脱噩梦,康斯坦丝和他来到滑雪场,危急关头,约翰终于忆起儿时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

原来约翰年幼时与弟弟玩耍,失手把两岁的弟弟从楼门外台阶两旁的滑台上推下去摔死了。

适逢寒冬,大雪纷飞,尽管这只是一件意外,但它给约翰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比震撼而强烈的,从此噩梦开始伴随着他,令他备受心灵的自我谴责与折磨,一直影响了他的童年、青年时代。

他心底的内疚感一直存在,尽管事情已过去二十多年,似乎一切都已忘记,但两条平行线条(代表着门前的两个滑台)对他仍然起着某种作用,让他莫名地紧张恐惧。

当他与爱德华医生一起滑雪,爱德华忽然被人枪杀,现实中的情境——雪地、白光、滑雪板、笔直滑雪道接近了他潜意识的情绪源,童年的体验和眼前的感受合而为一。

那一刻,他意识完全混乱,深信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为了逃脱“罪责”,他开始扮演爱德华医生的角色,同时仍然无法摆脱潜意识里可怕情境的困扰。

警察按约翰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爱德华医生的尸体,但他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

默奇逊院长一句失言,令康斯坦丝如梦方醒,联系约翰的梦境,整个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真正的凶手就是在医院工作了20年、无法接受自己被爱德华接替的默奇逊医生。

电影中解梦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即让有心理障碍的人了解自己潜意识行为产生的原因,通过让他面对自我来克服心理障碍。

解梦,找出它的隐义,就能恢复部分潜意识心理内容,并将其置于理性分析中。

梦以幻觉和伪装形式表现被压抑的内容,它使不为人承认的愿望获得部分满足。

梦的来源是潜意识,意识的愿望只有得到潜意识中相似愿望的加强,才能成功地产生梦。

每个梦都是愿望的实现,即以伪装形式表达或满足某种潜意识的欲望。

梦隐藏的深意如何清晰显现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迂回的道路,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梦是欲望的满足。

在睡眠的时候,由于检查作用的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化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梦的内容还不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和解释,把这重重化装揭开,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弗洛伊德把梦境和它的表面意义命名为“显梦”和“梦的显意”,而把梦者通过梦境想表达的意义称为“隐梦”或“梦的隐意”,显梦可能是极其荒诞、杂乱无章、缺乏逻辑的,是梦的表面情节,其内容可以回忆起来;隐梦却具有一个精确的逻辑,通过显梦表现出本能欲望。

梦的制造过程所使用的各种象征与伪装技术称之为“梦的运作机制”,而隐意换成显意有赖于梦的运作机制。

梦通过凝缩、移置、整理等工作方式,表现了并非本来面目的欲望,即显意。

弗洛伊德认为外显内容,其实就是经过“删略”的梦的内隐思想。

1.凝缩

凝缩,几种隐意以一种象征出现。

例如,有一个混合的人,模样像A,穿着像B,做的事又类似于C,但是不管怎样,人们总觉得,他实际上是D。

这种混合的组成,就使这几个人所共同的东西特别地得到强调,类似这样在梦中找出那些一再复现的元素,而构成新的联合以及产生一些共同代号的工作,即梦的凝缩作用。

它的作用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是为逃避“梦的检查”。

弗洛伊德认为,个人梦中情境为其潜意识内资料的象征性显现,通过对梦的分析,即可获得其潜意识内所抑制的问题或线索。

2.移置

移置,或称换位,被压抑的观念或情调换成一个不重要观念,但在梦中却占重要的位置。

梦的转移作用则是将梦的内隐思想中的因素,以某种比较疏远、不重要的东西,如引喻、暗示来代替,而将梦的精神重点或中心转移开去,使得在表面上不能以梦的外显内容看出其内隐思想。

而实际上,这梦正是以这改装的面目,在复现其潜意识中的愿望。

如一位客人已经离开后又转回来,说是自己忘了带手杖,实际上这不过是借口,他的潜意识中的愿望是要再见主妇一面。

转移作用也是在梦中进行的,目的也是为逃避“梦的检查”。

但是醒后回想梦中的经历时,仍会受到“检查”,那就是梦者将梦中颠倒错乱的材料再加一番整理。

3.整理

这种“整理”过程包括戏剧化和润饰,戏剧化就是将欲望表现为具体形象,润饰就是指醒后把颠倒错乱的梦境加以条理化,使之更能掩饰真相。

这种整理使梦成为一种统一的、某种近乎首尾连贯的东西,这是梦的运作的最后一个过程,即“二重加工作用”。

有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中年女士,饱受失眠困扰,整日忐忑不安,她最近反复做一个被人追赶的梦:“我从出租车上下来,有一个黑衣人在后面追赶我,顿时感觉很害怕,并被惊醒。”

其实,这个梦与她最近参加旅游团期间经历的一段“婚外情”有关。

从梦的运作机制上看,她的梦同样通过凝缩、移置、戏剧化和润饰等过程展现了其潜意识中隐藏的真实情感。

“车”在梦中是一个普遍象征,通常指梦者与某人的情感空间,如果是家用小车,则指梦者与自己丈夫或家人的情感空间,而出租车则代表了她与另一个男人的婚外情关系。

“黑衣人”的联想资料是牧师、法官,结合梦者本人的职业,故黑衣人在梦中代表了道德、良心或某种社会规范。

虽然这位女士意识中并未对自己的婚外情产生自责感,但在潜意识中仍然承受着道德和良心的谴责。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举了一则他分析过的典型的梦例,从梦的显意推出其隐意,说明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变形的满足。

一个聪明的女病人告诉弗洛伊德:“我现在可以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梦,梦中我的愿望完全无法实现。

我梦见我想请客人在家中吃晚饭。

但手头只有熏鲑。

我想去采购,但这天所有商店都关门了。

我再想打电话给餐馆,偏偏电话线又断了。

因此只好死了这条心。”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病人的愿望未被满足,但这个梦有另外的意思。

弗洛伊德请她讲了白天的经历。

可是,从她讲的似乎与梦联系不上。

这个妇女的丈夫是个肉贩,他告诉妻子,自己确实长得太胖了,要减肥。

弗洛伊德觉得病人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不由自主地编了一个不能达成的愿望。

经过再三劝导,女病人克服阻力,才想起一件埋在心里的不愉快的事件。

做梦前一天,她曾去拜访一位她丈夫经常称赞的一位丰满美貌的女友,这使她多少对这位女友有些妒意。

还好,这次她发觉了女朋友近来瘦多了。

女友告诉她,她希望长胖些,并问:“你什么时候能再邀我吃饭呢·你的好手艺总让我食欲大增。”

这下真相大白了,这个梦的隐意和显意是矛盾的。

显梦内容是请人吃饭的愿望未得到满足,而隐梦内容是请客吃饭的事情达不到,这才是女病人的真正愿望。

请女友吃饭,她会长胖,而她丈夫喜爱丰满的女性。

请客吃饭自然是不愿意的。

关于梦中的烟熏鲑鱼,弗洛伊德认为,女病人知道它是女友最喜欢的一道菜,正因为不希望她胖起来,即使是有也不能给她吃!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梦有一定的比喻作用。

表面上看女病人的愿望没实现,但事实上是女朋友的愿望没实现。

这是由于这位女病人将自己比作了那个女朋友。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一个愿望的未能达成,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达成。”

由于在睡眠状态下人们不能使用清醒状态下的语言,并且人的意识观念中那个“半梦半醒的检察官”仍然起着“审查”作用,因此梦者不能直接展现内心冲突,只能以象征语言和各种伪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义。

梦的运作就是在受到检查机制的制约下,把内隐的梦的思想改变为另外的某种形式,从而把被压抑的本能愿望表现出来。

精神分析家解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由显梦寻出隐梦,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

梦是人类内心原始的潜意识吗

“梦是正的还是反的?”

“梦见蛇好不好?”

“梦见杀人呢?”

关于梦的问题很少有一二句话能说清楚的,梦不是那么简单。

在我们列举了古今中外各种人对梦的品头论足,叙述判断之后,我们应该自己亲眼看看梦了——就像我们买了一张彩票,我们现在已到了去查看兑奖信息,看看它是否中奖了的时候。

这个答案也许会让你兴奋,也可能让你失望。

梦是什么?

让我们先从回答上面的较简单的问题开始。

梦的正与反,无疑是在说梦具有前瞻性,可以预见未来。

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梦的意义不在于预见未来,而是在揭示你自己内心中那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那些潜藏的欲望、直觉的洞察和判断。

恰如荣格见到的那个校长,他的梦是揭示他不要太努力,应该放松一下自己。

比如我们梦见被狗追,并不能说明明天狗会追你。

可能表示着有一个很着急的工作,你的上司一直的催你。

如果你梦见飞上天空,就用两个手臂当翅膀自由飞翔;那么正,是不是说你明天真的会飞上天空?

反,是不是说你会从天上掉下来,或你会入地?

或许这个梦只是因为你要去远行,你很担心,出行的时候坐飞机是不是安全。

如此看来,梦并不是都具有预见性,真正的预见性是你心里担心的事情,梦只是在帮你列出几种可能,要考自己的思考来判断。

梦见蛇是好是坏?

在《周公解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梦见蛇主什么,梦见吵架主什么,一一列出。

有些人或许并不理解周公解梦的意思,完全没有分析的对照着书中所说的。

可惜的是解梦并非这么简单。

如果你不信,可以买一本《周公解梦》,每天用你的梦检验它的准确度,你会发现十次里也难得有一次准。

周公或许只是在分析自己的梦象。

周公解梦中所说的蛇只是一种意象,而这种意象要联系到你的实际,才可以得出你想要的答案。

梦见的蛇是什么样子的?

这条蛇做了什么?

这条蛇在什么地方?

梦里的你又做了些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所有这一切,对解解梦的意义都有影响。

比如你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听到一个人说“去”,这意味着什么?

你必须知道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语调如何,才能知道这个字的意义。

如果你问朋友,想不想去苏州玩,他说“去”,意思是他愿意去苏州。

如果是小孩子缠着母亲,而母亲正在做饭,“去”的意思是让孩子离开她自己玩去。

如果你很害羞,走到别人介绍的女友门口不敢进门,陪你来的红娘一推你,说一声“去”,意思是让你鼓足勇气进去。

一个“去”字,会有这么多种意思。

梦中的蛇,意思就更多得多了。

你自己觉得梦见蛇是好是坏呢?

所以你要仔细分析,梦里你怎么遇见蛇的。

最好还要讲讲做梦之前的最近几天,你遇到了什么事。

这只蛇会代表什么意象呢?

是不是代表着你的某些潜意识呢?

只有这样才可以完全解释这个梦的意思。

我们可以再看看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梦之所以表现出千奇百怪的样子是为了逃避超我这个“检察官”的检查。

但是,在100年后的今天,弗洛伊德早已去世很久,人们已经发现他的看法不能说明所有的梦。

首先,我们已发现,梦之所以要以一种难以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压抑和伪装的结果。

我认为梦即使毫不受压抑,梦也不会采取其他形式。

梦是一种思考,并不是欺骗。

梦中所遭遇的事情是一种凝缩、象征等方式,他需要督促的就是人类的思考力,这是唯一形式。

比如,梦都是一些图像,而不是思想和语言。

在弗洛伊德看来,这和压抑和逃避检查有关。

但是,我们知道,用语言也是可以进行欺骗和逃避检查的。

罪犯和间谍在骗人时并不装哑巴用手比划,相反他们说话,说大量的假话。

因此,梦用图像而不用语言去叙述情节,这不是为了伪装而是另有原因。

再如,为什么梦要使用一些奇怪的构造方式呢?

弗洛伊德认为也是为了伪装。

但是,许多研究都指出,梦的构造方式和古代语言和诗人语言都很相似,表达比较委婉含蓄。

例如,“慈爱”一词在梦里往往用一个象征性的形象表示,比如用一个抱小孩的母亲形象、示。

如果你在梦中想、示你对某个人的感情是慈爱,你可能会梦见你像抱小孩一样抱着他。

这种方法恰恰是远古人的表达方法。

他们如果表达思乡的急切,会说“我是射回家乡的箭”。

后来人们开始用“好像”之类的词联结比喻的主客体,例如说:“我对他好像母亲对孩子”,“我思乡的心跑得好像箭一样快”。

直到更近的时候,才出现形容词“慈爱”,“急切”等,人们才会说:

“我对他很慈爱,我急切地想回家”。

这种古代语言与梦的相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春秋战国时代的说客们多用比喻手法,这可以看成远古语言的遗迹。

诗人的语言也类似于梦,例如“春天里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

这里的玫瑰指老人。

但是诗人为什么不说:“一个老人还在孤独地活着”,而用象征性形象来、达呢?

难道是为了伪装,为了逃避检查吗?

梦为什么要用刀代表男性性器官呢?

如果用“口”代表或用“调”代,不是更容易通过检查吗?

因此梦采用这种方式不一定是为了逃避检查,而是另有原因,原因有可能就是做梦者的心理。

因此梦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愿望,如果梦的目的是满足愿望。

那么梦伪装之后,意识中的自我并不理解梦的意义,又有什么满足可言。

打个比方,一个笑话说了,听笑话的人没听懂,这个笑话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有许多梦如果用“满足愿望”去解释,十分牵强而且有的根本解释不通。

和弗洛伊德相比,荣格等人更深地发掘了梦的奥秘。

梦与其说是伪装,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

在我们心灵深处,的确有个原始的部分存在。

他不懂得现代人的逻辑和语言,他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象征性的语言。

梦就是他的语言。

梦就好像是潜意识的一封来信,“潜意识”不会写字,所以他写信只好不用文字。

用什么呢?

用图画!用连环画!现代的文盲不也是这样写信吗?

潜意识想说,这个人勇猛威严如同狮子,可是他不会写字,也不会说话,于是他就画出一个人面狮子的人来,金字塔前的人面狮子像就是这样创造的。

梦里的形象也是这样创造的。

潜意识想说,这个女人狡猾,阴险,我被她诱惑了,这很危险。

可是它不会写字,于是他便创造这样一个梦:一个熟悉的美丽女人带你到一个屋子里。

你到屋子里以后却发现她不见了,屋里有一条蛇,于是吓得飞跑,但却跑不动。

潜意识的信是用象征的笔法写的,类似一个寓言故事。

这种笔法和文学家的笔法有些相似。

要想知道潜意识的信是什么意思,你应该从头到尾看完它。

至少,也该看上一段话。

如果从这封信里抽出一个字“蛇”,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潜意识的信会写些什么呢?

什么都会写。

当潜意识饿了的时候,他喜欢写信谈饮食。

当潜意识性欲不满足时,他喜欢写信谈女人(女人就谈男人)。

有时他会编一个色情故事来过过瘾。

当潜意识生气时,他写信痛骂他的敌人,编一个故事,故事里这个敌人被杀死了,好让自己痛快痛快。

有时候潜意识心情很好,一切都满足,他就会写信描述他的美好生活和好心情。

白天遇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晚上潜意识也会加以评论。

并且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对待这个人或这件事。

如果你白天做错了什么事,潜意识就会指出应该如何改正。

当你面临一些重大的选择时,他也会为你出谋划策,为你详细说明如何做会带来何种后果。

白天有什么难题解决不了,潜意识也会动脑子帮你想。

你听说过吗?

有许多科学家都是在梦里得到启发,才做出伟大发现发明的。

比如说有个科学家研究如何使橡胶更牢固,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一大,在梦里一个魔鬼告诉他可以往橡胶里加硫黄。

他醒后一试,还真对!于是他创造了硫化橡胶。

当然世上没有客观的魔鬼,告诉他主意的是他内心中的潜意识,或者说他自己心里其实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很矛盾。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还在梦里向“魔鬼”学了一首曲子呢,他为这个曲子起的名字就叫《魔鬼的颤音》。

所以说潜意识的信里有时也作曲。

写诗、写小说,他还很多才多艺呢!

潜意识有时还有特异功能。

比如,它能知道遥远的亲人那儿发生的重大事情。

解梦就是翻译潜意识的来信。

我们心中的潜意识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却具有一种朴素的智慧。

他不会被词句欺骗,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他时时注意着周围的事情,所以能注意到微小的细节,从中得出一些判断。

他很有自知之明,当你狂妄自大时他会及时提醒你应该谦虚。

他还有几千万年来人类积累的经验,因此他很善于辨别善恶,知道什么对你是好的,什么是危险的。

他也不自欺欺人。

所以我们真的很应该看看他的信,应该学会这门“梦语言”,学会解梦。

潜意识也会有恐惧紧张的时候,有不知所措的时候,有相互冲突的时候,但是,他很少有说谎的时候。

梦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抽象的思想,但是为了透彻地说明梦,我们还要用更严谨些的科学的语言来加以说明。

从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件事:人的心理活动有一部分是潜意识的。

我们一般总认为,所谓心理就是我所思所想,我的喜怒哀乐,总之,是自己意识中的内容。

人们从不认为,有些心理活动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如果说,别人做一件事的原因是什么我不知道,这是情有可原的,人心隔肚皮,我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虫子,但是如果说我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心理,不知道自己做事的动机。

我难以相信。”

自己不知道自己心理,这听起来似乎很荒谬。

但实际上,人的心理很多是自己不知道的,心理学家称为潜意识。

有一个例子:有个女孩连续三次高考未考上,在第四年复读时,她感到非常疲倦。

有一天,她骑自行车摔了一下,就突然失明了。

到医院检查,查不出任何病,但是就是看不见东西。

这样过了几个月,在7月7号,也就是高考开始的那一天,她的眼开始可以看到一点光亮;到了7月9号,高考结束那一天,她的眼睛竟不治而愈了。

这件事就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的结果:女孩意识中很想继续考,但是潜意识心理却不愿参加考试,于是潜意识截断了视觉通路,让她看不到东西,考不了试,直到考试结束,才让她恢复视力。

这个女孩的例子比较奇特,实际上我们平时不经意的一举一动中,都常有潜意识心理在影响。

比如,一个女孩暗暗喜欢一个男孩但无从表达,那一天她“偶然”跌倒在他怀里(虽然她的确不是故意的)就是潜意识心理指挥下的行动。

处在潜意识中的那部分心理,或者简称潜意识,和意识中的心理有明显的不同。

它不仅不能被意识到,而且也不容易受意志控制。

正如前面例子中的女孩不可能用意志控制自己的眼睛瞎与不瞎。

而且,潜意识活动更为情绪化。

最主要的一点则是,它的认识活动大多是通过象征性的形象进行的。

潜意识为什么与意识心理如此不同?

答案是:它是心理结构中较原始的部分。

在人类的原始期,在人类还没有语言或刚刚有语言的时期,人们都是以形象的。

直觉的和情绪性的方式面对世界的。

只是在进入人类的成熟时期以后,人类才学会用理性逻辑思考。

现代人心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逻辑的。

理性的思维,但是原有的那种象征或形象思维方式也没有消失,而是留在了潜意识之中。

潜意识的心理和意识的心理形式很不相同,而且相互之间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当我们偶尔看到了自己潜意识的活动时,我们会觉得那简直像是活动在我们身体里的另一个人—一潜意识。

梦,就是潜意识中的心理,原始人的形象思维和象征。

做梦,是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最直接的方式。

除了梦以外,优秀艺术家的灵感也来自潜意识。

有些作家认为灵感是神的启示,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灵感是怎么来的,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形象,一句好诗就来到意识中,它似乎完全不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它比自己能想出来的都要好,难怪他们会以为这灵感来源于神的启示。

而实际上,灵感就是潜意识创造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往往也都是来源于潜意识。

讲出这些故事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些故事中蕴涵了什么象征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