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九十二.日本遣唐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十二.日本遣唐使(1 / 2)

 540

我的无轨电车,还得开一会儿。

下面说说日本遣唐使的话题。这是闲话,但是因为有关晁衡等人,会成为后面故事里的章节。考虑到对读者了解人物会有一点帮助,还是硬着头皮离开故事主线,来扯一扯遣唐使的由来。

话说从头,这就要说到中国古代的外交。

秦汉以前,中国是如何与周边邻国交往的,史料不多。变化起于汉代。

据研究,统一的大汉朝,已经有了开大规模的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向东,中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马韩、辰韩、弁韩)及隔海相望的日本有密切交往。向南与越南有经济技术交流。向西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开展了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术、井渠法和造纸术(应该始于唐代)先后西传。

同时,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然后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北上大宛(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锡尔河流域)到里海北岸;南下身毒(印度),西行大月氏(阿姆河流域),经安息(伊朗)转运到条支(阿拉伯半岛)和大秦(地中海东岸)。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

史载,安息(伊朗)在汉与大秦进行过转手贸易。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至波斯湾后返回。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从海道来见东汉桓帝,这是正史中有关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后汉书》)。

南北朝时期,法显西行取经,13年后回国,将旅行经历写成《佛国记》。这部书是研究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交通和历史的重要史料。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可达天竺(印度半岛各国)、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岛)和欧洲(如拂林即东罗马)等许多国家。水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最远可到波斯湾。

唐与朝鲜有商贸、制度、教育、物种、技术、风俗等方面交流。

唐与日本有使节(遣唐使)、制度(大化改新)、建筑(奈良城)、教育(儒学)、商贸(开元通宝)、生活习俗(和服)等方面交流。隋唐与东南亚的骠国(缅甸)和南亚的天竺有使节、技术、宗教等交流。隋唐与中亚的波斯和大食有交往。唐朝人杜环在非洲留下了行踪。史载东非索马里使者在唐太宗时来到中国。

交流是双向的。

唐朝时,中国人学习了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周边邻国的乐舞风格。

541

下面说说日本。

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国威远播的时代。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

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

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