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九十一.酒神醉后是茶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十一.酒神醉后是茶尊(1 / 2)

 533

故事说到这儿,我得停一停。

这是为啥?我是颇有点不安呢。因为可能会有读者嘲笑说,你这儿的李白,已经完全不像是中国读者熟悉的李白了。人们印象中的李白,是个啥样的人?那可是个飞扬跋扈如酒神一样的诗仙啊。

是的,李白就是个酒神。就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所说: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由此可见,李白的一生,与酒确实有、而且是非比寻常的不解之缘。

历来说李白伟大的固然很多,但也有人说他玩世不恭。宋人诋李之说尤盛。比如说他,“狂醉于花月之间”,“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甚至把他的死也说成酒醉捉月而亡。李白临终前一年,还有一首诗是说他和酒的关系的。其诗曰,“纪叟黄泉下,不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嗜酒如此、堪称空前绝后。

可是如果把李白仅仅当作一个特例、一个嗜酒成性的酒徒看待,那就错了。

唐代社会纵横酒场的诗人,比比皆是,并非就此李白一人。人其实都是环境的产物。唐代诗人与酒这个话题,之所以为人关注,还是应归结于时代。李白所处的时代,是个怎样的时代呢?这是一个昂扬而天真,开放且奢靡,清越又污浊的大世界,充满了悲喜剧精神的酒神社会。

这样一个社会的诗人,又有谁与酒无关呢。

今人郭沫若先生曾经就李白和杜甫现存的诗文作了一个统计。他说,“李白现存的诗和文一千五十首,说到饮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杜甫现存的诗和文有一千四百余首,说到饮酒的有三百余首,为百分之二十一强。”当然,李白的诗文比杜甫遗失的更多。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白自“安史之乱”以来“八九年间著述十丧其九”。但李白与杜甫酒诗的比例,大概也不会相差太远。虽然不能仅仅根据这样的统计而得出结论,说杜甫嗜酒甚于李白。说杜甫包括其他诗人与酒大有关系,大概也是不错的。

历来描写李白的稗史,小说,戏曲,图画以及歌咏李白的诗篇,大多与酒有关。“太白酒楼”和“太白遗风”的酒旗遍及全国。李白历代被誉为“酒家仙子。”

为何只有李白独占酒诗鳌头?

也只能说他的跟酒有关的诗,好到只有李白才能写出,也确实写得好。

写得如此迷人。

534

李白酒诗之好,体现在哪里呢?

此人一生嗜酒,有“醉仙”之称。李白写诗必要喝酒方能尽兴尽才。他的诗歌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酒气,给人一股似醉似醒,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们且把其诗拿来读一读。

其《叙赠江阳宰陆调》曰:“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曰:“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曰:“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三曰:“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将进酒》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

李白留传下来的与酒有关、脍炙人口的诗篇,就有二十多。

其中尤以《金陵酒肆留别》、《把酒问月》、《月下独酌》、《金陵凤凰台置酒》、《客中作》、南陵别儿童入京》和《将进酒》等最负盛名。如前面我提到过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时的李白别具万般柔情别绪;《月下独酌》:“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间的李白孤独与沉郁,谁人能比?

至于《将进酒》,我们后人,除了置于案头、吟咏再三,还能怎样?且让我们歌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535

我下面来说说茶诗。

杜甫曾用十个字概括了李白的一生:“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很公允。若非有好诗绝妙之诗千首,又有谁怜酒他一杯呢?可是我们似乎忘了他老兄还会在寂静中迷恋煮茶品茗、吟唱出以茶入诗、令人销魂的篇章。

这是究竟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也难怪。因为前面我说过,茶之在中国,虽然跟酒一样也是古已有之,际遇却大不相同。在远古,酒因需耗费宝贵的粮食而高高在上,大多只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时刻、重大事件有关。

其后慢慢进入社会中下层。到了唐代,因社会富足而大盛。

而与酒相比,中国人饮茶,是从鲜叶生吃咀嚼开始。后渐渐演变为生叶煮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直到唐初,也还主要还流行在南方,“北人初不多饮”。难怪有人说,大唐朝把中国的古代的历史分成两段。贞观之制、开元盛世和酒,铸造了她的浪漫的醉意的巅峰。安史之乱却使它拐入惨淡的现实。这时,茶渐渐干预社会生活。而茶代表的恰恰是现实,是清醒。素有“茶圣”之称的陆羽,就生活于中唐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诞生,成了这样一个时代的接生婆。甚至就连茶字,也是他基于“荼”减一横笔而发明的。

因此,茶之入诗,也就很晚了。唐以前,几乎没有。

终唐一代历时近三百年,也只有约五百余篇,大概只占全唐诗的百分之十。至其后的宋代,已达千首之多。

到近代,更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了。

据初步统计,早已超过两千首。

536

那么,唐代以茶入诗的诗人诗作,有多少呢?

有唐一代,茶诗人有一百三十余,其中许多我们今日还念念不忘的著名诗人,都有咏茶之作。

而且大多是意味深长的佳篇。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有人把这些诗篇,从全唐诗里找了出来。比如,钱起(约722-780)有《与赵菖茶宴》;韦应物(727-约792)有《喜园中茶生》;孟郊(751-814)有《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张籍(约767-约830)有《茶岭》;王建(约767-约830)有《宫词》;刘禹锡(772-约842)有《西山兰若试茶歌》;李绅(772-846)有《别石泉》;白居易(772-846)有《琴茶》;柳宗元(773-819)有《夏昼偶作》;元稹(779-831)有《茶》;杜牧(803-852)有《题茶山》;温庭筠(约812-866)有《西陵道士茶歌》;皮日休(838-3)《惠山泉》;陆龟蒙(不详-1)《茶人》(对皮日休《惠山泉》诗的和作)等等。

这里有个规律。往往是年代愈往的诗人后,其茶诗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