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三十七.逼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七.逼宫(1 / 2)

 227

俗话说,不怕贼横,就怕贼惦记。

他老哥俩没想到,还另有人惦记着“恒昌”铁器商行和陶宝森呢。

正在说话间,又有一个小伙计,飞奔到他面前。来人说,有个叫司马无疾的老辣剽悍客人找上门来,要会一会掌柜的陶宝森。

陶宝昌心里一惊。

陶宝森头大了。

他告诉老哥,那人是个南方来的大药商。昨晚,经镇子上的药栈“永仁堂”的掌柜介绍,他跟此人见过一面。因为相谈之下还挺投缘,那叫司马无疾的药商说,要改天来看他。于是,他就约了那人今儿来家玩儿。眼下,他瞧着也有点儿不对劲,不打算去见,意欲请老哥将他哄出大门了事。听这一说,陶宝昌迅即镇定下来。他一边让老弟按合计好的方案,赶紧着人叫吴八抓紧行事;一边笑盈盈地从书房进得厅堂。

客厅里空空如也。

陶宝昌愣了。“咋回事?”他嘟哝了一句。这时,身后有一大片影儿移过来。

一个大汉直起身来。

陶宝昌茫然。他不认得。

这人“嘻”的一笑,抱拳施个礼。

陶宝昌还了个揖、心里一惊。

他久历江湖,阅人无数。这回一瞧见来人,就断定此人是个不可小觑的江湖豪客。虽然手里空空如也,他却有七八成把握认定,此人是个极高明的刀客。等他顺着来人疾恋恋不舍的目光朝身后瞧去,不禁得意地笑了。那儿有排楠木柜子,放了不少古董。其中最贵重的,是一件汉代礼器。八成刚才他正蹲在一角,饶有兴趣地琢磨着柜子里放着的老古董。也难怪,对他这般的江湖豪客来说,铁器铺子是见多了,可“恒昌”这别有洞天的老字号,却难得一遇。外人踏上大门的三层石台阶,甫进店堂,很少不被这铺子的大家之气所镇摄。因多少有点拘束。而这人却能从容洒脱,忙里偷闲专注于一件古董,可见不俗得可以。

也十分可怕。

随后,他不禁暗自抱怨,老弟行事过于粗疏鲁莽。他强自镇定,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抱歉地道:

“老弟偶感风寒,已经在内屋睡了。”

228

“哦——”

来人道。

此人正是司马无疾。只见他满脸遗憾。随后,他便提出前去探病。陶宝昌以害怕动了真气为由,谢绝了他的请求。话说得尤其谦恭委婉,却也非常坚决。

司马无疾愕然。继而一笑。

陶宝昌没猜错。

打从跨进门,司马无疾就很惊讶。这“恒昌”一样的前店后坊,却是布局讲究,全没寻常人家的吵嚷杂乱,倒是一派官宦世家的雅致脱俗。大院古树林立、郁郁葱葱。院子西边是一大片茂密的灌木丛,后面掩映着一长溜深广的加工场。眼下正是节日间,自然听不到“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就是繁忙时,那声响被茂密的灌木丛过滤一遍,传到正房,估计也不怎么嘈杂了。

这院子的正房有七开间,很是高爽。

客庭中央的大块西域氍毹,柜子间的几件秦汉小古董诸如上古陶壶、殷商铜跋和秦汉小竹笔筒,已使他眼前一亮。那客庭北墙头一幅中堂,竟是曾以右将军任职吴兴太守的南梁僧繇真迹,简直精妙绝伦。客厅西边,是一架宽大洁净的客席。不大的矮桌上面,笔墨纸砚齐备,端的是博雅清远。咋一瞧,更象是诗书相传而又极清贵的官宦世家。西北角,有一扇小门通向了后面极僻静的小院。

听得脚步声进了客厅,司马无疾这才直起身子,正好跟陶宝昌打了个照面。

陶宝昌很是乖巧。

他没等司马无疾再说甚,便极恭顺地将他请入客席上座。随后,他唤来女佣,又是看茶又是递热手巾,直当是接待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似的。他心里还掂记着吴八那头,跟本没留司马无疾多待一会儿的意思。可他也瞧出,此人颇有心机、来意不善,不敢直接把他挡回去,以免他起了疑心。

司马无疾是何等机伶,早瞧出其中的奥妙。他索性逗他一逗,笑道:

“鄙人还稍懂点儿医道。不妨就此瞧一瞧,也好放心点儿。”

“啊,这倒不必。——留善兄的好意,改日由舍弟持谨重谢。”

“有您老哥关照,那令弟真的好运气!——”司马无疾一脸谦恭地瞧着陶宝昌道,“倘若老先生不嫌弃的话,某倒想与老先生手谈一二局的。听令弟说起过,老先生可是长安城数一数儿的棋坛高手。鄙人儿时学过几年,算是入了门,离得道远了去。今儿幸会,能否赐教一二?”

“这——”

229

陶宝昌一愣。

就在此时,本来极僻静的后院,却传出一片嘈杂声。“改天吧。”陶宝昌说罢,他端起茶杯道,“舍弟还在病中,失陪了。实在是抱歉得很。”

司马无疾一听他竟如此说话,知道此人已乱了方寸,不禁笑了。

他此行的目的,也已经基本达到了。

于是稍一寒喧,便起身告辞。借了整理袍褂的机会,司马无疾把身子暗暗移向后院门前。他自忖偏院那儿可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此间,更不由得使他疑心,里面肯定别有些蹊跷。他有意再试一试陶宝昌。于是横了身子、装着要闯入后院的模样。

可他刚一动,却已发现陶宝昌早就一个“鹰仄身”,抢在他前边,将角门堵得严严实实。这等快身手,少有人及。更让司马无疾意外的,是没等司马无疾靠到身前,他已感觉到眼前这似乎病得歪歪斜斜的瘦弱老人身上,却有一股内力朝他纷涌而来。那枯枝一般的伸出的手,铁杆似地冷硬。司马无疾心里一凌。随后笑道:

“啊,老兄您误会了。——如今的世道,看似异乎寻常地繁盛热闹,却已是危机四伏。就眼下这小镇的情形,老兄的谨慎也不算多余。只怕令弟这病是另有病因。若真如此,倒是值得担忧!”

陶宝昌脸色骤变。

230

司马无疾心里一动。

说到这儿,我得先补一句,说说这司马无疾所来何为。

这就要先说回初六那天。

原来,那天张盖让司马无疾帮李白料理完善后事宜,随后令袁方道由长乐坡桥脚下南向的小道,向终南山深处直到城南杜曲一带,一路上四处察访;另外又差杨锴往东南那条乡间土路周边铺户、农舍,寻觅小个子客人的踪迹。此外,他还雇了几个在船码头挑脚的、客栈酒店的伙计和沿街跑小买卖的,为他打听消息。而他自个儿,还是先留在“隆盛”客栈,瞧一瞧局面如何发展再做下一步打算。当晚,张盖自个儿在镇子上随处转悠了半天。可包括他自个儿,谁也没瞧见印西桥等人的影子。也没嗅着其人的动向。

清早,司马无疾悻悻然返回了长乐坡。

接下去咋办?

光在镇子上守着也不是个事。按张盖的想法,这一干人,除司马无疾继续在镇子周边再碰碰运气。其他人都与他自个儿径去京城,以防备印西桥等人逃出长乐坡、潜入京城或由京城回老家。而杨开更老道,感觉印西桥等人很可能还会回到长乐坡,甚至根本就没离开过长乐坡。众人一合计,决定再留下杨开、袁方道,配合司马无疾勘验探查。

而这苦了司马无疾等人。

自送走张盖起,大伙在小镇各处忙活了一个上午,依旧觅不着漠北客的形迹。回到“隆盛”客栈与杨开、袁方道一合计,因为眼下小镇上身份可疑的人东溜西窜,他们这帮人颇为惹人注目。再逗留下去,万一被北门禁军那帮爷误会了,更是麻烦也犯不着。因此最终决定,除司马无疾滞留在长乐坡,继续追寻印西桥;杨开、袁方道去给张盖通报消息并留在京城,协助张盖控制印西桥的落脚处,截击印西桥。俩人走后,可司马无疾再仔细一想,北门禁军那帮爷,恐怕是得了个什么暗示,铆定印西桥等人还呆在长乐坡周围没动。由此,司马无疾估计印氏叔侄就藏身于小镇某处。于是,他加大了对镇子上的查访力度。

真可谓是功夫就怕有心人。

晚间,有个线人来报:初七一大早,“恒昌”铁器铺子二掌柜的陶宝森突然回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