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三十六.躲猫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六.躲猫猫(1 / 2)

 217

说回长乐坡。

转眼间,就到了初八。

前面我说过,长乐坡桥西南这边,有一大块极开阔场地,往日总是一派繁茂喧腾的景象。如今,外在的东西一样也没变。本来,可年还没过完,这一带开门迎客的商家,稀稀落落也是正常。但镇子上的人,谁都能瞧出,今年的情形不对头,空气里满是一种说不出的沉闷,而且人人心里都很惶惑。

原来,今日一大早,便有一批兵痞涌入小镇。

在里正的陪同下,这些人走巷串户查起户口,闹得家家鸡飞狗跳一团糟。

头一个被查的,便是一家叫做“恒昌”的老字号铁器商行。

这“恒昌”东南距“安乐居”仅一箭之地,主打铁器批发、以往生意特别红火。眼下,商行的掌柜,由原先的店伙计头吴八担任。

今儿中头彩,不知是凑巧,还是刻意安排。

好在那帮子人里,有一说得上话的老把式,竟是吴八磕过头的把兄。因而这些人对他们还算客气。即便如此,还是在花了好多吊铜钱后,这伙人才例行公事地在前院兜了一圈便完事。眼下,吴八刚把这帮子人送出铺子大门。而他们似乎并没急着再找下家,只是无所谓地袖着手,站在门前与人闲聊。

这一来,把个吴八烦得直挠后脑勺,一时没了主意。

“的,的,的——”。忽然,镇子西头由远而近,传来一阵又清冷又凄厉的马蹄声。

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就象是将所有在场的人的耳朵都揪了一把、全朝这边拧了过来——不一会儿,远远地有辆单辕布蓬马车拐了个弯,由西向东沿一字长街,急匆匆朝“恒昌”这边奔了过来。这一路上,冰和泥冻结成一个个团块,杂乱无章地布满街道的石阶上,坚如磐石。蹄铁又疾又重地敲在上面,爆裂出的蹄声颇有点惊心动魄。车里那乘客是个瘦弱老人,正探身朝这边瞅过来。

那是一张仓桑老脸。

咋一瞧神情挺平和的。

218

这下有人来劲了。

是谁?正是那帮子兵痞。这些家伙,都是些好惹事生非的主儿,正闲没事干呢。猛然间瞧见凑上来了这么一个病歪歪的土老冒,顿时来了精神。一齐朝这边瞅过来。

那吴八起初随众人胡乱瞥了一眼,也不经意。

一忽儿,见周围的乡亲全朝这边看来,不禁奇怪。

再定神一瞅,不禁倒抽一口凉气。原来车里便是店老板、陶宝森的大哥陶宝昌。吴八从老人看似挺平和的神情后,却读出了满满的惊惶不安。吴八暗道一声“不好!”他把个尖尖的脑袋接连晃了两晃,这才满脸堆笑地一撩棉布袍、迎下台阶。

只见马车才到得离“恒昌”还有三丈远的古树旁,车夫便猛然喝住马儿。

车还没停稳,就见车里掠下一个机伶的小伙计。他接着翻身、扶了老爷子下车。只见就这么动了一动,那老爷子已累得直喘气。吴八赶紧上前扶住老爷子,帮他不停捶背。说时迟,那时快。那帮子兵痞“呼”地一下卷了过来,把刚跨下车、还没来得及挪都脚步的俩来人,裹了个严严实实。

吴八见状大惊。他腾地一下昂起脑袋、自个儿不住地四下张望。

就在此时,河沿那头跳跳蹦蹦过来一个半大丫头。只见她也不打话,就钻进人缝、径直冲陶宝昌而来。店伙定神一瞧竟是婉儿,不禁大喜。趁着那些个兵痞不注意,忙朝她使个眼色,唤到身边来耳语了几句。婉儿点头“嘻嘻”一笑,只一掠,身子已上了“恒昌”的三层石台阶。

随后,只见她跨进大门。

扭头掩入大院。

219

这边一下冷了下来。

那挑头的兵痞,把个惶惶不安的陶宝昌恶狠狠地瞪了足足有半袋烟功夫。他正待出手揪他衣领,却听见身后有了大动静。扭头一瞧,原来周围的乡亲全朝这边乱轰轰拥了过来。打头的陶是宝森。只见他左掌滴溜溜转动着两只大铜球,已笑吟吟地迎了出大门。随即对老人朗声道:

“是大哥啊,——这回身子骨可硬朗多了!”

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劲喝,功夫上乘,震得地面烟尘四起。

那帮子兵痞也吃了一惊。

正要动手的痞子头,也不由得停下手来。

在如今的江湖上,陶宝森的声威,已不似当年。可那多年养成的豪侠势派,却是一点儿也没丢。尤其是遇上眼前的晚辈小子,更是当仁不让、霸气干云。说起来,吴八是陶宝森的徒孙,这痞子头按理得给老前辈陶宝森磕头请安。那来势汹汹兵痞头儿,吃惊之余,竟有些不知所措了。

陶宝森见状笑了笑。

今儿他可不敢过份拿大。眼见这帮兵痞已被镇住,于是顺驴下坡。他朝那兵痞头儿谦和地拱了拱手,又示意吴八留下,好言慰问那么些个痞子兵。然后一把将老哥接着,扭身回屋。

那吴八见状抢先一步,趁势一扭身、把众人拦在身后。

到得屋前,陶宝森帮他老哥撩一撩簇新的夹袍、跨上高高的青石阶。屋子门槛颇高。陶宝森随后再给老头撩一撩夹袍。老头奋力抬了抬脚。好不容易才跨进屋门。

那痞子头呆呆地瞧着。眼见俩老头掩入屋角,才恍然回过神来。

他正要发作。那吴八早抢在前头,将他拽到一旁,耳语了几句。痞子头恨恨地朝他瞪了一眼,随后一挥手,把手下一帮人带出。

一动团乱云,消弥在要动未动之间。

围观的乡亲一哄而散、嘻嘻哈哈。

220

不料,这陶宝昌又转出门来。

而且神气焕发。他笑吟吟的来瞧吴八。见吴八已把那些个人打发了,这才慢声道:

“持远,倒没想到你早在家里待着啦!”

陶宝森字持远。他道:

“哦,我也是刚从山里回来。”

“还是你跑得快。——回来也好。”老爷子仰起脸,瞧了瞧天气道,“天候不好呢。瞧这阵势,今儿镇上怕是还要出一场大乱子哩!”

“不会!”

“是么?——”他又朝身后那群在小镇上四处游走的兵痞望去,又道,“瞧了那一大帮子官府的人,在着巴掌大一块地方到处转悠,我心里就发毛。”

随后,他发了有好一阵子愣。

只是在老弟陶宝森的一再劝说下,才掉过头来。

颤悠悠地晃进了自家大门。

晃入客厅。

221

此时,早有一婢女跑来侍侯。

陶宝森横身挡在他老哥面前,干咳一声,朝那婢女呶呶嘴。这婢女也是个鬼精灵,早会过意,已一溜烟掠进西院。

陶宝昌笑了。笑得有点诡异。

这婢女的异常举动,都被陶宝昌看在了眼里。你还别瞧他老病缠身,腿脚也不怎么利索,脑瓜子却还挺灵的。从下了那马车伊始,他就长了个心眼,没少琢磨。眼下,把这婢女的异常举动,与先前瞧见的情形连起来一想,心里一下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沉吟片刻,他道声“里屋说罢”,也不搭理老弟,便起身歪歪扭扭地往东边书房而来。

陶宝森一愣。随后便跟了过来。

他心里暗暗叫苦。他这陶家老大精于算计,是经商的一等好手。陶家的产业,在他手里再度蓬勃发展。只是自小病恹恹的,养成了个谨小慎微的作风,却也称得上是老谋深算。后来二弟死于非命,小老弟远遁西域,愈加胆小怕事。近些年来,独子携家带口在江南做官;他身子垮了,已无心治事。于是,他索性把“恒昌”托给跟了他已多年、极有商业头脑的吴八照应,到城里女儿家享清福去了。

这一去就是小半年,就差把家给忘了。

那天在山里,陶宝森可是对印西桥撒了个谎,并没说出他的真实身份。要说实情,前年伤了腿,领了一笔抚恤金,告老回到京郊家乡不假。

只是不到三个月,便痛痛快快把那不算太少的抚恤金,留在了赌窝青楼。

他哪受得穷,碾转到找了当年的玩伴、如今的左领军大将军葛福顺的门路。葛福顺倒也还恋旧。他深知其人好玩儿不治产业,不忍看他陶宝森老无所养,便委了他一个禁军的编外药材采办,聊补晚年衣食之窘。他本以为老兄短时间不会回家,于是自作主张,把印西桥叔侄藏进后院靠近河岸边的老库房。吴八是他极看重的徒孙,也是他推荐给老哥的。他可以当吴八的半个家。

不过,他也没倚老卖老,很拿吴八当回事。

这次一进家门,他就赶紧来跟吴八商议。吴八为人办事更仗义。他顺水推舟,把印西桥叔侄照顾得比他想象的还好。

如今,老哥突然回来了。

却招呼也没打一个。

又偏偏在这节骨眼上。

222

“不会是逗我玩吧。”

陶宝森想。

此时,吴八还没回。进得这边里屋,陶宝森忙一边安顿老哥移身东边炕床,一边着女佣服伺他热汤洗手净面、添上茶碗热茶。他晓得老哥有早起的习惯。今儿急着回长乐坡,应该没好好吃过早饭。眼下已近前晌,怕是早饿了。于是赶紧起身吩咐厨房准备饭菜。这边刚喝了两口茶,女佣已把几样平日老爷子喜欢吃的菜和蒸饼包子,端上了炕床。饭菜是现成的,热一热便可。女佣顺手摆好碗筷。

陶宝森支走女佣,紧挨了老哥入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