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十.开窍(1 / 2)

 183

交三更,李白起身了。

他嗽洗一过,先是兑了点儿凉开水,一口气灌了三杯温开水;又吩咐丹砂沏了一大壶绿茶。随后来到前院、褪去棉袍,练了一趟拳。一趟练完,觉得不过瘾,索性把整部拳一势势地操练了一遍。这拳,就是恩师“赵征君”蕤教给他的三十七势“太极长拳”,就是今日享有盛名的杨式太极拳的前身。

下面,请读者诸君容我在这儿插一段,说说赵蕤。

赵蕤,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博学韬衿,长于经世”“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是闻名于当世的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李白对他极为推崇,曾经跟随他学王学和纵横术大约两到三年的时间,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赵蕤其人极其生平,刘煦的《旧唐书》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皆未立传。唯北宋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和清代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他的事迹有简历和传略可查。

赵蕤的代表作为《长短经》。

又叫《反经》,成书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共九卷64篇。

《长短经》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是黑白杂揉之书,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后人称此书高妙完美,天人合一,振聋发聩,警世惩恶,是难得的谋略全书。

赵蕤还通拳剑。李白的剑术,颇为高明,既有家传,又有赵蕤的点化之功。

这里且说这套拳。有人说,这套拳的始创者,是精通易理的南北朝时人韩拱月。歙州太守程灵洗得其传。侯景之乱起,程灵洗以此训练士卒,阻挡住乱兵的进犯。又传,此拳是由歙州人许宣平所创。后来天宝间,李白曾专程拜访过许宣平。此时,他隐于歙州城阳山、武功已臻于化境。不遇,留下一首《题许宣平庵壁》的诗,后悻悻而归。这套三十七势“太极长拳”快慢相间,尤其是对培养元气、修炼内功有奇效。一经恩师传授,李白便迷上了,数年来一直没丢下。

一趟三十七势练完,李白已是一身薄霜、满头雾气。

再气沉丹田,稍一发动,一股极充沛的真气,已可以在身子每处流转自如。他顿觉气清神净。待得真气重返汇集到胸腹间,整个身子,已如铁铸一般。

他不禁一阵得意,又想起恩师“赵征君”蕤。连带着,他想起恩师的“采药”诗。于是,他低声吟道:

“三尺氍毹八尺招,一医医国任鹪鹩。

去来随意宁朱紫,冰炭满怀青碧空冻烧。

怜有予丝漅欲尽,恨无霸药论犹萧。

回眸青碧将秋远,共我林深听寂寥。”

这一来,思绪更是不可收拾、一泻千里。只见他徘徊再三,又吟起前些年写下的《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损,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

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184

一阙吟罢,李白泪下如雨。

这诗不甚长,却把他萦怀恩师的一片赤诚,曲折地呈现出来。夜空里似乎有一神秘的气场,在四周震荡不已。

此时,丹砂来了。

他是趁着李白在前院练功的机会,去后边厅前屋后巡视了一遍。这会儿,见李白起身,他忙凑到他身前,准备说事。不料李白还沉浸在诗中,只是摇头叹息不止。他嘟囔着,“吾师吾师,你今何在?可称心否,无恙乎!”弄得丹砂老大不高兴,连连抢白“有恙,有恙!”。他只管说,他刚才听外出办差的小丁三说,这院子四周入夜以来,又多了几个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在走动。

李白一愣、失笑。

他让丹砂重说了一遍。听罢沉吟片刻,提剑往院后而来。

此刻已近黎明,天色却依然贼黑,寒气没骨。甫一出得暖和的书房,李白不禁打了个冷战。再抬头看去,已不见了白晃晃的月儿。李白一向对明镜似的月儿格外钟情。无论它是十五的银盘,或者初一的一弯如钩。眼下,瞧着乌蒙蒙的天空,李白颇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沮丧与颓废,人生如幻之感顿起。行路难的忿恨又盘绕在心间,挥之不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