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文娱使徒> 0179、喀秋莎与拿着铁锹的军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79、喀秋莎与拿着铁锹的军人!(1 / 2)

 ——战火里的诗歌恋人(副标题)</p>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p>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p>

喀秋莎站在竣峭的岸上,</p>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p>

当毛熊国的歌声开始的时候,观众都是愣住的。</p>

因为这首歌并不优美。</p>

甚至稍显粗狂。</p>

没有伴奏,只有苍茫的白雪和嘹亮的歌声。</p>

视频上,镜头移动着。</p>

钟楼背后,一位身材壮硕,带着笑容的青年正在劈砍木柴。</p>

准确的说是,劈砍钢琴。</p>

看到这一幕,满场喜欢音乐的观众都皱起了眉头。</p>

焚琴煮鹤,这也太有辱斯文了。</p>

但是更诡异的是,青年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皱着眉头,甚至是脸色难看。</p>

很多男人都在这片广场上劈砍木头。</p>

各种各样的木头。</p>

有橡木桶,有钢琴,有窗户,有顶梁柱。</p>

旁边,排着队的女人和老妇人领取着木柴。</p>

青年高歌着,周围的人却没有响应。</p>

青年高呼:“各位不会唱这首歌吗?都唱起来啊!”</p>

旁边的青年:“得了吧我的彼得罗夫长官,现在哪有力气唱歌。”</p>

镜头拉高。</p>

皑皑白雪下的城市中,每一个广场,都有大量的青年正在集中劈砍各种木头。</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冰天雪地之中,老妇人和女孩儿们,排着队领取木头。</p>

镜头拉回这个广场。</p>

一个穿着军服的青年冲了过来:“钢琴,这架钢琴是谁的?”</p>

一个小孩举起手:“我家的!”</p>

“算你运气好,你家的钢琴暂时保住了,旁边街有一座房子垮了,今天的木头够用了。”</p>

小男孩儿非常开心的笑了起来:“太好了。”</p>

后面,一个妇女一巴掌拍在了小男孩儿的后脑勺上,差点把小男孩儿打翻过去。</p>

小男孩儿挠着头回过头来。</p>

妇人非常严肃:“波尔金斯基大叔家被敌人炸毁了,你这么开心吗?”</p>

小男孩儿咬着嘴唇。</p>

最开始高歌的青年彼得罗夫上前:“小孩子嘛,不懂事,别在意。”</p>

终于队伍轮到了一个年轻的漂亮姑娘。</p>

姑娘提着篮子。</p>

彼得罗夫往里面放柴火,然后一边笑着:“喀秋莎!”</p>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p>

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p>

她在歌唱心爱的人儿,</p>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

啊这歌声姑娘的歌声,</p>

跟着光明的太阳飞去吧!”</p>

这个叫做喀秋莎的姑娘皱着眉头:“彼得罗夫先生,已经到了这种时候了,还要开这种玩笑吗?”</p>

彼得罗夫的手顿住了,然后才笑着开口:“我还记得我们曾经有过约定,每一次见到你,我都要喜笑颜开的唱一首《喀秋莎》。”</p>

喀秋莎深吸一口气,递上篮子。</p>

彼得罗夫轻声:“记住了,只有午夜过后,看到时间到了两点,才点燃柴火。”</p>

“要不然这点柴火坚持不到最冷的时候。”</p>

“千万不要冻着。”</p>

喀秋莎点头。</p>

彼得罗夫:“行吧,快回家去吧,外面冷。”</p>

外面冷,家里也冷。</p>

镜头跟随喀秋莎回到了家里。</p>

喀秋莎家里,几乎已经没有了木制品。</p>

就连地板也撬出来了大半,只有少量的地方还留着地板。</p>

比如餐桌下方。</p>

不过餐桌也不是木头的,而是废墟一样的石头堆成的。</p>

虽然上面放着一块红白格的布,但依旧看得出这是某座房屋倾倒后的废料。</p>

画面往天空移动。</p>

整座城市映入眼帘。</p>

再然后,能看到城市外,大量的帐篷有军人在活动。</p>

屏幕上打出了字幕。</p>

“1941年冬,圣彼得,围城第80天。”</p>

画面切换,广场上,彼得罗夫正在劈砍塌陷房屋的断裂木料。</p>

还是那些人在领取木材。</p>

“1942年春,圣彼得,围城第180天。”</p>

彼得罗夫依旧在吟唱。</p>

依稀可以听见,是《喀秋莎》。</p>

画面再次切换。</p>

这一次,彼得罗夫身上有很多伤痕,他只能看着战友砍木材。</p>

他依旧唱着《喀秋莎》。</p>

“1942年冬,圣彼得,围城第三百八十天。”</p>

画面再一次切换,这一次,排队领取木材的居民少了一半。</p>

但是寒冷更甚了。</p>

所以木材还是那些木材的数量。</p>

而广场周围的房子,已经倾倒了一半以上。</p>

“1943年春,圣彼得,围城第四百八十天。”</p>

画面再次切换。</p>

彼得罗夫失去了左臂,他已经练就了单手劈砍木材的本事。</p>

身边劈柴的小伙儿少了三分之二。</p>

领取木材的人也只剩下三分之一。</p>

彼得罗夫带着笑脸,高唱《喀秋莎》。</p>

周围的人,都带着笑脸,高唱《喀秋莎》。</p>

【令人窒息的围城战争,四百八十天,终于要结束了么?】</p>

【原来,喀秋莎是高歌胜利的歌曲。】</p>

【是这样啊,明白了。】</p>

但是,画面并没有停止。</p>

这一切只不过是苦中作乐罢了。</p>

“1943年夏,圣彼得,围城第六百八十天。”</p>

“1943年秋,圣彼得,围城第七百八十天。”</p>

“1943年冬,圣彼得,围城第八百八十天。”</p>

这一天,所有人都沉默着。</p>

其实也没有几个人。</p>

广场周围的房屋全部塌陷。</p>

白雪皑皑覆盖住了残垣断壁。</p>

砍柴的小伙儿只剩下当初的十分之一。</p>

领取柴火的居民也只剩下十分之一。</p>

街道上,廖无人迹。</p>

镜头拉高。</p>

这座雄伟的城市,在几百天之前还看得清楚模样,如今已经看不出是一座城市了。</p>

更像是散落在皑皑白雪中的一个个村落。</p>

“1944年春,圣彼得,围城第八百八十八天。”</p>

彼得罗夫瘫劈砍柴火,一言不发。</p>

周围的人群都在高歌:</p>

“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p>

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p>

驻守边疆的年轻战士,</p>

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p>

勇敢战斗保卫祖国,</p>

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p>

似乎,这首歌,是唱给彼得罗夫的。</p>

所以……那个叫做喀秋莎的女孩儿呢?</p>

当年那个小男孩儿,已经带上了帽子,拿上了斧头,正在劈柴。</p>

彼得罗夫的天空中,一张清澈的脸庞就此永久定格。</p>

呜呜的防空警报拉响。</p>

当年的小男孩如今的小战士:“彼得罗夫长官,我们要反攻了!”</p>

彼得罗夫看向了周围,无法说话。</p>

“反攻,反攻。”</p>

事实上,距离上面确定的反攻日子还差十几天。</p>

但是,现如今的城里,没有柴火了。</p>

如果不反攻,不冲出围城,那么所有人都将会死在城里。</p>

也许还有第二种方案,那就是死掉的人足够多后,就不需要柴火了。</p>

那些房屋的梁柱,那些钢琴,那些木盆,那些桌子,那些窗框。</p>

甚至是小孩子的木偶玩具,都早已经在炉火里化作了灰烬。</p>

但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希望。</p>

第八百八十八天,城未破。</p>

第八百八十九天,彼得罗夫手握着没有木柄的铁锹。</p>

画面闪过,原来铁锹的木柄,早就丢进了炉火里。</p>

圣彼得的寒冬,如此的恐怖。</p>

无法出城,没法砍柴,城市里的一切都燃烧干净了。</p>

甚至旧时代沙皇的油画相框也已经丢进了炉火。</p>

图书馆里的诗歌,小说,典籍,也未曾幸免。</p>

更不要说铁锹的木柄了。</p>

【这个战士,没有枪么?他不是一个长官么?】</p>

就算是空运空投点军火,也应该要至少让一个长官有枪啊!</p>

画面中写下了文字。</p>

“卫国战争,毛熊联一方军队大量都是普通青年和不识字的农户,需要指导员来引导战争。”</p>

“于是,德意志方面下令,抓到毛熊国指导员,就地枪毙,不允许留俘虏。”</p>

“为了保护他们,毛熊联发布军令,不允许指导员持枪。”</p>

“所以各地战场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p>

画面中,一个毛熊国指导员端着木板凳,跑的飞起,比每一个战士都跑得快,从在队伍最前面!</p>

上面不允许指导员拿枪是吧?我一个堂堂的指导员,怎么能龟缩在后方呢?</p>

于是,端着木板凳的指导员跑得比谁都快,冲上前,飞过战壕,一凳子给一个德意志士兵开了瓢。</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