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女亲王> 第417章 保卫台湾(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7章 保卫台湾(上)(2 / 2)

早在中法战争结束以后,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认为台湾是东南7省的门户,需要认真加强防务,于是他确定了台湾防务建设的原则:以澎湖为前沿,台北为重点。依靠近代化的武器装备和工事。建立独立防御体系,为此,他先后做了四件大事:兴办军器局和军械所,兴筑新式炮台,加强澎湖防务和整顿台湾军制。

而刘永福到来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军医,后来又一直与京城的护校合作,培养了许多男护,这些男护都是从军中选出些字,又有些一般的急救常识所以从京城回来之后,这些人使得军中的伤亡人数也随之减少了不少,在琉球一战时,可说是发挥了极大的效果。

台湾孤悬海外,一直以来,军械全靠大陆供应旦有来犯的敌人封海,台湾便难以持久坚守。刘铭传鉴于中法战争中的深刻教训于一八八五年七月在台北府城北门外大稻>建立了军械机器局。后来又在府城偏西地方设立一个军械所。另外,还设立水雷局和水雷营负责管理和布设水雷。

炮台是海口御的关键设施。一八八五年八月,刘铭传下令在台湾各主要海口砌筑坚固的新式炮台装新式大炮。到一八八年的七月,便已经筑成炮台1C座。

一八**年,将三十一阿姆斯特朗后膛岸防炮安置在各新筑的炮台上,加上各种型号的碰雷、沉雷,有效地加强了台湾各主要海口的防卫力量,

刘传认为澎湖不独为全台之门户,亦为南北洋之关键,欲守台湾,必先守澎湖,欲保南北洋,亦必先保澎湖。他打算建设一支海军,控制近海制海权,增加台、澎防御能力,可是当时清政府财政拮据,这一建议无法付诸实施。

于是,只得以强岸防能力来弥补:他下令在澎湖修建新式炮台座,配备17尊阿姆斯特朗后膛大炮,又把澎湖驻军指挥官提升到总兵级,派骁将吴宏洛率3营水师进扎,联络炮台,以助防御,并将唯一的“海镜”号兵舰专拨澎湖调遣。

不过到了永福来了之后,便在秀格格的支持下,大兴海军,并不时在台湾和琉球之间进行战事演习,还时不时会请来美国海军,一同进行合作演习,学习到不少西方的先进海战理论。

当年刘铭传在加强海防的同时,还将台湾的陆营裁汰,整编成35营,全部改用洋枪,仿照欧洲方式进行训练,严格考核制度。台湾的团练也改为常设,设团练总局于台北,各府、县、厅设分局,各乡设团,使之平时维持治安,战时佐助官军御敌。

这种制度,倒是像极了警察,刘铭传还在台湾铺设铁路,架设电线,发展工商种植送输诸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防务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刘铭传的改革涉及军事、行政、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范围相当广泛。因为当时台湾正面临着帝国主义侵略的严重威胁,一切措施不得不首先从巩固防务出发,并始终以巩固防务为中心。

为了巩固国防,就必须整顿军备,增强防卫能力,开拓土地,以保持岛内秩序的安定,发展交通,便利岛内各地及其与大陆的联络。而这些,都必须筹措大笔经费,办法之一就是清理田赋,在这方面,刘铭传做出了巨大的成绩。

办法之二是倡办实业,发展生产,在这方面他刚开始不久就去职了。而为了巩固防务,发展交通,兴办新式工业,又必须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和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因而在台湾,他大兴西学堂和电报学堂的设立和外国技师的聘用。

刘铭传的改革虽然发生在大陆洋务运动的后期,在许多做法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陆洋务运动的影响,但和“重在防内,并无对外意图”的李鸿章之流所搞的洋务运动还是有差别的。

刘铭传很注意吸收华侨和民间资本所兴办的铁路和煤矿都有商股参

些企业办不好就交给民办,这也和官办占压倒地位的业有所不同。

他所创办的企业如铁路、邮政、电讯、航运等等,多数都卓有成效,不像大陆官办企业那样积弊重重亏损日甚。刘铭传的眼光不仅仅以台湾为限,他还希望“以一岛基国之富强”,以台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从这点看,也应该肯定他是晚清洋务运动中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人物。

我当年来后,曾经不无感叹,刘铭传实在是个干实事的大才,什么康有为之流,若是到了刘铭传跟前,根本就不够看才是真正能把变法维新一力贯彻下去之道,而不是靠强权,总想着把什么好的都抓在了自己手里,才能推行变法。

历史上的刘铭传中日战争时,得知台湾被日本所得后吐血晕厥,不久之后郁郁而终,现在的刘铭传,因为中国没有战败,所以仍然活的好好的,在山西老家养老是康有为独断专行,撑权后不想把这位太后的老臣给请出山来,所以康有为是完全错失了一个可以让他好好吸收经验的机会他在某些时候的自大,也正是他新政失败的原因。

当初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在慈禧的支配下进行的,在其推行过程中,他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种种阻力。因此,尽管他很想有所作为,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还是有不少人对他进行掣肘、攻击与诬蔑,迫使他不得不于一**一年告病辞官而去。

不几年前,中日次在台湾开战之时,刘铭传极为牵挂台湾的防务,尤其担心日本的侵略扩张。退隐之初,他多次上书李鸿章,请他转告朝廷,对日本为患要多加提防,特别是要加强海军建设。

可是继任的台湾巡抚邵眼光短浅,思想僵化,尽废刘铭传新政,清代所实行的惟一有计划、有成效的改革就此夭折了。两年后,刘永福接手台湾,这才尽数恢复了当初刘铭传所行的各项改革,虽然刘永福在政务方面,并不是奇才,可是他却是极为敬佩刘铭传,所以,对于刘铭传之前所行之法,尽是原模原样的恢复了,还不时给刘铭传写信,向他请教,所以刘铭传在台湾可以说是,做的极好,极为优秀的。

一**四年,军进攻意图进攻台湾之时,一些官员考虑到刘铭传系淮军宿将,对日本情况研究颇深,交章奏请起用刘铭传指挥抗日军务,遭到光绪皇帝的师父翁同的阻拦,仅向他询问战守之策。刘铭传亟盼朝廷能够重新起用他,驰骋沙场,抗击日军。

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失,不过还好,刘永福没有丢了台湾,还一举把琉球拿下,才让他松了一口气,有人说刘铭传“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实创中国未有之奇”,而其最伟大的成就,最值得后人景仰的事功则为“建台省”——建设一个近代化的台湾,而现在的刘永福就正在把这个成果最大化,让所有的改革都发挥了它们最大的效果。

所当三月二十三日,日军进攻时,他们发现,这比几年前的那一场战争,更加艰难,也更加吃力,他们在进入台湾海域后,就不时遭到一些不明船只的袭扰,同时还要小心防备海面上的水雷,以免被炸沉。

日军把心一,放下许多轻快小舟,下海在前面扫雷,于是不时听到前方传来震天的雷响,日军在吃惊于水雷的数量之时,刘永福和刘十九也在吃惊日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

刘永福和十九在海面上布满了鱼雷,可是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行动,清军的舰队不能出港,于是,在布水雷之前,刘永福便干脆将舰队都调往了澎湖一带,伺机而动,以谋将日军的舰队合围。

日舰到近前时,发炮猛轰各岸防炮台。刘十九带领基隆守军奋起还击,命日军两艘旗舰,让守军大为兴奋,见攻击不能奏效,日军又改由侧面进攻,连续轰击小时,摧毁了基隆部分炮台。

同时日军再次放小船,并不时集中火力猛轰基隆守军,以求能登陆成功,但是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刘十九早就料到了日军会想要登陆一战,在沙滩附近也埋下了不少地雷,远处隐蔽的位置又埋伏了狙击手,所以许多日军,还未能登陆,便命丧海面,就算上来了,也有不少踩中地雷,被炸的四分五裂,活着的,也被岸上的狙击手一一击毙。

这一次当然不只有狙击手的参与,还有马克沁机枪的功劳,刘十九也不得不感叹,这玩意,实在是守城的好工具,日军的登陆战没有成功,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终于双方停了火,两边已经在黑夜里,瞎着眼乱七八糟的互轰了很久了,与其白白浪费弹药,不如暂时停火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