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女亲王> 第三十一章 霍氏父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霍氏父子(2 / 2)

“你们可应了?”

“没有。孩儿当时回说二弟因为体弱。所以爹娘疼地多些。也不知道舍不舍得二弟离家念书。更何况如今我和三弟又要进京当差了。怕父母膝前没人尽孝。”

“格格如何说?”

“格格说没关系,她荐书照写,去不去还是要我们自己决定,而且那个学堂听说是按洋人的星期来上课的,每星期会有两天休息,天津和北京隔的不远,也可常来常往的。”说完霍元卿便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霍恩第。

霍恩第打开来看了看,又递给了自己的二儿了霍元甲,霍元甲和老三很像,眉清目秀,不过却更像个读书人,不像是个练武的,他接过信来看了看,又递回给父亲,便低头不语了。

霍恩第看着二儿子,问道:“你自己可想去那个京师大学堂念书?”

霍元甲见父亲问到自己,有些犹豫道:“爹,您知道孩儿就想跟着爹学咱们家的迷踪拳,好让我霍家名扬天下的。”

霍恩第看着自己的二儿子,有些心疼的道:“你这傻孩子,不过为父在京时常听到这位格格的传言,说是位爱民如子的好人,五侠跟我聊起时也曾说,此女是位颇有远见之人,一篇《少年中国》不知激励了多少读书人。既然是她推荐,你界时入学便是了,至于武功,只要爹不在你身边你仍然坚持苦练也不会落下的。”

霍元甲见父亲如此说,也只得点头应是,不再说话,霍恩第却转向大儿子和小儿子道:“元卿、元栋,既然老佛爷下旨,要你们保护格格周全,你们就尽自己的本份,这位格格虽然如今年幼,以后却十之**会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大贤才,你们在她身边除了要好好保护她外,还要跟着她多多学习,要记住多听、多看、少说话。”

霍元卿和霍元栋听到父亲如此吩咐,都忙应声称是,不敢多言。霍家父子之后几天一阵忙碌,即要为长子、三子准备行礼,又要为二子即将进学做好准备,当地的府衙也来了好几拨人,都是前来道贺的,那些平日里见到霍家的人便趾高气扬的官们,如今却是点头哈腰的来了,倒让霍家父子有些哭笑不得。

1888年,光绪十四年

大年十五刚过,慈禧便召告天下,京师大学堂和京师第一女子学堂会在三月开学,令各府县在当地开始招收品学兼优之男、女,年龄在8-20岁之间,均可入学,由地方先行考核,合格后即可入京就学,无论身份高低,家境贫富。

同年二月,慈禧再次下召,各地方军可在当地寻找武艺高强者入军教习,并允许民间可自主民团,但每个民团必须由朝庭指派一位监管,这道旨意一下,朝堂上又闹的不可开交,无非是乱民不可信,或恐乱民借机行谋逆之事等等,连我都觉得慈禧这招行的太险,这义和团如今已经闹的很是厉害了,可比我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义和团更凶狠,里面自然也有好人,还有很多被愚弄的穷苦百姓,大多数人是很善良的,可是却太迷信了,迷信到了一种很疯狂的境地,常常会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现代的那个什么什么轮子功让我觉得厌恶,可义和团却总是给我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样的旨意一下,只怕那些义和团更能明目张胆了,所以我不得不说,慈禧的这个主意太过大胆。可是这种事轮不到我说话,但是旨意下了之后,在各地反应不一,有些地方叫好,有些地方却叫苦,沿海一带则几乎是个个叫好,这也是因为这些的洋务运动在沿海发展的很迅速,而且大多数百姓都吃过洋枪洋炮的苦头,也有很多爱国者是极力赞成的,比如黄飞鸿之类的大侠,则是积极响应,倒也让慈禧好好的乐了一、两天,可是在河南、陕甘各地却让百姓叫苦不跌,虽也有侠士出面愿意组民团,可是大多数的民团却是良莠不齐,横行乡里,在河北更是成为了义和团漂白的途径,慈禧却选择了不听,而光绪和翁师傅却只在书房里看着折子晃脑袋。

赛狮会之后,我又去过一次顺源镖局,这次去,王五和众位弟子却是老老实实的跟我行了一次礼,对我态度却很是冷淡,对我那两个新保镖却很是热情,看着这种情形,让我觉得很不是味儿,可也知道,这些人是怕跟我的关系扯深了不好,我是能理解他们的立场的,所以也并不怪责,不过却不好再多呆,而是在他们和霍家兄弟寒暄的差不多了之后,我也告辞出来,走时悄悄给王五留了一封信,便回府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