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傲唐> 第十九章 李亨的建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李亨的建议(2 / 2)

话虽这样说,但李亨心里还真的怨气,生怨气的理由就是刚才李隆基所说的,他想趁叛乱起来时候,插手朝事,但李隆基却不给他这个机会。</p>

安禄山的叛乱起来后,李隆基没太多精力关注和处置关于叛乱的事务,朝政大事基本都由政事堂诸宰相负责,也就是大多都是杨国忠说了算。皇帝没太多精力处置事务,各地军情又紧急,按理这种情况下怎么都该他这个太子监国,代为处理朝政大事,但李隆基却没有一点这方面的表示,让李亨很是着急和担心。他相信叛乱终会平息的,而平叛过程中插手朝事是扩大自己影响的绝好机会,至少可以趁机在朝堂上多安插一些亲信,以对抗杨国忠。</p>

他现在这个太子的位置并不稳,时刻都有危机感,杨国忠可以说处处与他对抗,不知道多少次在李隆基面前蛊惑废了他这个太子,改立其他皇子为太子,而父皇李隆基也几乎被说动了,要不是与他私交还算可以的高力士帮着说一些话,说不定现在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废,大唐的太子变成了其他人。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他一个劲地埋怨李隆基活的太长了,以至他这个当朝太子已经四十几岁,却依然没机会即位为皇,还要处处受杨国忠的制约,太憋屈了。</p>

叛乱起来后,杨国忠的地位很受打击,许多大臣公然要求皇帝处罚杨国忠,以绝叛军起兵的借口,但李隆基却不为所动,还对杨国忠越加信任,灵宝兵败也没对其处罚。更让人可恨的是,其子杨晞率军急救潼关,竟然立下了让任何个人都惊愕的功劳。如此一来,杨国忠的威望非但没有任何折损,还因为杨晞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巩固和提升。杨晞更是出任兵马副元帅之职,执掌潼关十万兵马。</p>

杨晞执掌了潼关兵马,可以说也就左右了长安的命运,大唐的国运都捏在了杨家父子的手里,这让李亨如坐针毡,芒刺在背,非常重的危机感上,让李亨不得不在一些能发表意见的时候,主动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如当日杨晞回长安后,他当殿建议改其他将领为领军元帅,让杨晞回京坐享功劳。但他的意见并未被父皇李隆基采纳,他也马上住了口,不敢多说。但他却不甘心杨家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让他这个当朝太子在朝堂上都没发言权。</p>

今日进宫,他还是要向父皇提议一点,这也是他考虑了好些天才决定的事。</p>

听李亨说的挺有感情,李隆基那点猜忌也就没有了,笑了笑后道:“太子的一片孝心,朕知道了,你也不要担心,朕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能勉为其力处置朝事的,如今政事堂诸宰相都勤勉于事,能替朕分忧,朕一点都不担心朝事没人处置,太子就不要太担心了。”</p>

听李隆基如此说,李亨心里的怨气再次升腾起来,不只对杨国忠更加仇恨,对面前自己这位生身父亲也充满了怨言,但他却不也有任何的表示,也记着今天来请见父皇的目的,马上将怨气压下去,再恭敬地对李隆基施了一礼后,道:“父皇,儿臣今日进宫求见父皇,是有一事想与父皇商量的。”</p>

“有何事要与朕说,太子尽管言来就是!”李隆基抚着花白的胡须,不动声色地问道。</p>

“父皇,潼关的兵马已经有十万余,临时征召的后续人马还在继续往潼关开拔的过程中,但杨晞斩杀怯战逃跑的边令诚后,朝廷并未在潼关镇军中设监军一职。儿臣作为兵马元帅,觉得如此甚是不妥,儿臣已经听到多位大臣有过报怨,说如此是坏了大唐的军制,万不能继续如此。因此今日就大着胆进宫求见父皇,希望父皇能重设监军职!”(未完待续)</p>

銆愯璇嗗崄骞寸殑鑰佷功鍙嬬粰鎴戞帹鑽愮殑杩戒功a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紒鐪熺壒涔堝ソ鐢紝寮€杞︺€佺潯鍓嶉兘闈犺繖涓湕璇诲惉涔︽墦鍙戞椂闂达紝杩欓噷鍙互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